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

文章目录

一、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
1.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呢
2. 老人突发晕倒有什么征兆
3. 老人突发晕倒怎么急救
二、老人突然晕倒怎么护理
三、老人如何预防晕倒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1、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呢1.1、低血糖晕厥
这种晕厥在老人中很常见,尤其是有糖尿病的老人,此时的老人先有饥饿感,之后有乏力、四肢麻木、情绪不安、面色苍白、头晕、呕吐、心慌、胸闷等 。低血糖大多是因饥饿、营养不良或者降糖药使用不当所造成 。
低血糖发作时,应立即给予老人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并卧床休息 。如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尽早将患者送往医院 。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

文章插图
1.2、排尿性晕厥
站立排尿中或刚排完尿时发生晕厥,多发于老年男性,常在夜间、早晨或午睡起床排尿时发病,饮酒后、天冷、疲劳为可能诱因 。
1.3、咳嗽性晕厥
肥胖的老人易发病,还有常吸烟而有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者,于剧烈咳嗽后立即意识丧失 。
1.4、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多发于有动脉硬化的老人,是指由卧位或久蹲很快转变为直立时血压明显下降而出现的晕厥 。
1.5、心源性晕厥
患有心律失常、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而发生的晕厥,在用力时容易发生,很多老人常在解大便时发病 。
2、老人突发晕倒有什么征兆患者突然感到头昏、恍惚、视物模糊或两眼发黑、四肢无力,这就是晕厥先兆;随之意识丧失,摔倒在地,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即恢复如常,起立行走,有的患者半小时以内可有全身乏力感 。许多情况下,患者较快软倒而不是摔倒,没有意识丧失,或是反复发生有了经验,及时蹲下,则症状很快消失 。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

文章插图
晕厥时心率减慢或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可出冷汗 。晕厥基本上都是站位或坐位发生,如于卧位发生应注意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病如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癫痫 。
3、老人突发晕倒怎么急救3.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其中以口对口吹气法效果较好,而且还可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如图3-20) 。施行时使伤员仰卧,头部尽量后仰,把口打开并盖上一块纱布,急救者一手托起他的下颌,掌根轻太环状软骨,使软骨压迫食管,防止空气入胃;另一手捏住他的鼻孔,以免漏气 。
然后深吸一口气,对准他的口部吹入 。吹完后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员的肺部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6~18次(儿童20~24次) 。
3.2、胸外心脏挤压
对心跳骤然停止的伤员必须尽快地开始抢救,一般只要伤员突然错迷,颈动脉或股动脉措不到搏动,即或诊断为心跳骤停 。这时往往伴有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前区听不到心童,面如死灰等典型症状 。此时应马上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以恢复伤员的血液循环 。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挤压胸骨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排空 。放松时,郭胸由于弹性而恢复原状,此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反复挤压与放松胸骨,即可恢复心脏跳动 。
操作中,如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达60毫米汞柱以上,口唇、甲床颜色较前红润,或者呼吸逐渐恢复,瞳孔缩小,则为挤压有效的表现,庆坚持操作至自主心跳出现为止 。
老人突然晕倒怎么护理发现有人出现异常,如站立不稳、四肢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找座位让其坐好,询问车上是否有医护人员,询问是否需要去医院就医 。
掌握正确的人工心肺复苏方法,发现病人呼吸停止,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比例是30比2,即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
掌握一定的心脏病急救常识 。如果是老人胸口剧烈疼痛,多半是心脏病突发 。向病人确认病史,让其安静休息帮助病人保持最舒服的姿势,不能强行躺下 。心绞痛的病人通常会自备硝酸甘油,可以询问病人帮助他舌下含服 。
老人突然晕倒是什么病

文章插图
如果出现四肢颤抖不受控制、口吐白沫、意识障碍,这是癫痫病的典型症状,这类病人需立即平躺,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流出 。
老人如何预防晕倒1、发作期宜卧床休息,防止起立跌倒受伤,减少头部转动 。
2、卧室光线不要太亮,最好的是暗一些,同时环境要安静 。
3、保持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 。
4、不要过多饮水,注意异体蛋白的摄入,如鱼、虾、蛋、蟹、乳等 。
4、饮食宜素净和容易消化,不宜食用烟、酒、浓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差者可提高身体素质,体胖者可增强气血运行,加速排泄水湿痰饮 。
6、冬瓜、萝卜、芋艿、慈菇、地栗、赤小豆、米仁具有化痰结、利水湿的作用,可以选作辅助治疗 。
7、经常练太极拳有助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而且太极拳作为一种动作舒缓的体育运动,有活血舒筋的作用 。可祛病强身 。
8、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 。尤其动物肝、肾、肠等肉食和蛋清、鱼子要少吃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