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即整个20世纪上半叶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
《茶馆》有一个无比凄凉的结尾 。抗战胜利后,国家和茶馆应该有美好的生机,可惜的是,在接踵而至的各种社会灾难面前,茶馆老板王利发却走到了绝望的悬崖边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老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
话剧《茶馆》中,王利发等人经历了近现代中国最黑暗、最艰难的时代,他们的命运,也是中国茶馆的命运,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 。
今天来看,话剧《茶馆》,也是老舍先生为中国茶馆文化衰落而唱的一曲挽歌 。在话剧中,茶馆老板王利发为了守住那家北京老茶馆的魂灵,艰难挣扎奋斗了一生,最后无力回天,不得不以凄凉的一死了之 。而老舍先生万万想不到的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也就是他创作《茶馆》的年代,茶馆复活的春天还是迟迟没有到来 。不仅如此,因为“公私合营”、经济困难等特定处境,那时的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心思和条件去泡能够“刮油”减肥的茶馆?
一晃,时光到了1988年 。这一年,有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必将被载入中国茶馆史 。这一年,坐落在前门西大街3号楼的“老舍茶馆”在京新建 。茶馆位于三层,门口环饰着紫木透雕;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馆”金字牌匾下方,老舍先生的铜像屹然凝视着远方 。
假如老舍先生有灵,他伸向远方的目光将会发现,其实早从前几年开始,北京、上海和许多城市,各种私营茶馆、公园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而与此同时,北京人艺的“看家戏”、由老舍先生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话剧《茶馆》自1958年3月首演以来又重新开始上演 。这说明,在中国的大地上,迎来春天的不仅是茶馆,还有茶馆中的京味魂、中国魂 。
????????
1992年7月,老版《茶馆》不得不举行告别演出,之后,老一辈《茶馆》艺术家们纷纷隐退,使此剧几成绝唱,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的演出纪录上 。
1999年10月,以创新著称的导演林兆华重排了《茶馆》,推出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领衔的全新阵容,演出继续并由此长演不衰 。
新版《茶馆》中不仅拓宽了舞台空间,突出强调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台上开放式的舞美风格,也丰富了剧作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尾声的艺术处理,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创剧本的寓意 。新版《茶馆》的演出,使这部戏的演出场次快速接近500场,成为我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 。不仅如此,它还飘洋过海,在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
老《茶馆》的王利发老板离去了,创作老《茶馆》的老舍先生也离去了,1992年,老版《茶馆》也离开舞台了 。可新版《茶馆》完成了更为华丽的蜕变和升华 。
2010年,何群导演,陈宝国主演的39集电视连续剧《茶馆》在央视“黄金强档剧场”播出,掀起了一阵收视热潮 。和1958年的话剧《茶馆》升级为1992年的新版话剧《茶馆》一样,1982年的电影《茶馆》也在此时升级成了39集的电视剧《茶馆》 。
而发生转换和升级的,并不只是《茶馆》的版本,还有中国茶馆的版本和命运 。
1958年,话剧《茶馆》诞生的时候,刚好是中国茶馆最为衰败的时刻,此时的《茶馆》,就像对中国茶馆的一场凄凉祭奠 。
1982年,电影《茶馆》公映,1992年,新版话剧《茶馆》登场,此时,中国茶馆刚刚复兴不久,至少,已经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此时的两个《茶馆》,就像对中国茶馆的隆重招魂 。
而新世纪之初,电视剧《茶馆》的热播,则已是一次中国茶馆嬗变之后的狂欢,就像那39集的身量一样,中国茶馆的新故事才刚刚展开 。文/雷杰龙
【《茶馆》,转换的不仅是版本】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全球化下的中国茶馆新运动
- 含“茶”的地名
- 茶的来源
-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 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原文及介绍
- 天才枪手结局解析
- 红烛原文 红烛原文介绍
- 进口食品怎么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 白真和折颜是什么关系
-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