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中国茶馆新运动

全球化下的中国茶馆新运动
就像今日的老舍茶馆 , 早已不复1988年初建时的寒酸模样 。如今 , 老舍茶馆已有26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 成为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 。在这个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茶馆里 , 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 , 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 。如今 , 老舍茶馆已经成为北京 , 乃至中国最为著名的一家茶馆 , 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 , 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
这是另外一种版本的“老舍茶馆”故事 , 也是另外一种版本的中国茶馆故事 , 演出的地点 , 其实早已并不局限于北京 。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 , 中国茶馆开始复兴 , 但还处在自发的恢复发展阶段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 , 私营经济开始重新获得合法性并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而作为衰败多年的传统服务性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茶馆 , 自然也在这一波经济发展大潮中迅速恢复 , 走进人们的生活 , 并获得了极好的发展 。但这时期的茶馆 , 一是经济规模还比较小 , 大多是小本经营的公园、街头的摊点、茶铺 , 大多和餐饮小吃捆绑在一起 , 专门品茶、卖茶的高档茶馆还极少;二是这一时期的茶馆 , 功能还比较传统单一 , 主要在接续和继承中断已久的传统功能 , 现代性的功能创新还比较稀少 。
进入新世纪后 , 尤其是近年来 , 经过30年的迅猛发展 , 中国强劲崛起 ,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21世纪最有希望赶超美国 , 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 。在这一大势下 , 中国茶馆也在上世纪恢复发展了二三十年 , 积蓄了足够力量的基础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运动 。这一轮运动 , 我们暂且称之为“中国茶馆新运动” 。
粗略扫描 , 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茶馆恢复运动 , 这一轮“中国茶馆新运动”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茶馆更加普及了 , 经济规模更大了 , 甚至大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地步 。近年来 , 茶馆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甚至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许多县城和乡镇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 , 可能是从未有过的奇异现象 。不仅如此 , 茶馆突然引人注目的不仅是数量 , 还有质量 。许多大城市 , 出现了许多知名度极高的茶馆 。这些茶馆 , 大多营业面积大、装饰精美、服务质量上乘、吸引了大批高端消费者 , 经济效益良好 ,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 成为各地服务业中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
二、中国茶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 茶馆功能的层次不断提升 , 功能不断细分 , 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 日益深刻地嵌入当代日常生活 。以前的茶馆 , 功能大多是综合的、混杂的 。比如 , 茶饮和餐饮、茶饮和棋牌、茶饮和看戏、茶饮和街头巷尾的议论 , 也即自发的民间新闻传播中心等等各种功能混杂在一起 。如今 , 综合性功能的茶馆当然还存在 , 但同样是综合性 , 过去的综合性与今天的综合性已经不可相提并论 。就以老舍茶馆而论 , 如今的老舍茶馆虽和上个世纪一样也是多功能的 , 但今日的功能显然已经得到了极大完善、创新和提升 。此外 , 今日的茶馆功能取向不断细分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主流 , 各种功能比较单一集中的各种主题茶馆、商务茶馆会所、艺术茶馆大量出现 , 势头强劲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 , 一个行业的功能细分 , 是一个行业深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中国茶馆新运动今日的功能多元细分倾向 , 正是茶馆业向深度发展的一个信号 。
当下茶馆向深度发展还有一个标志 , 那就是它日益深刻地嵌入了日常生活 。当今茶馆的身影无处不在 , 不仅有各种经营性茶馆 , 也有大量家庭中的、公司内的、各种行业沙龙式的非经营性茶馆 。此外 , 茶馆也成为现代生活中特殊的一种信息交流平台 。只要看看茶馆中各色人等的聚会和许多茶馆中的互联网 , 就会发现:和古老的茶馆是街头巷尾中的信息传播中心一样 , 今日的茶馆依旧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中心 , 不同的只是传播的媒介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和升级 。而信息交流传播 , 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依赖 , 今日茶馆在此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说明茶馆已经深度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三、创新 , 成为了今日茶馆的主导精神 。今日的茶馆 , 无论是哪一种功能的茶馆 , 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化市场中生存发展下去 , 创新 , 都是必然的选择 。创新是多方面的 , 但最主要的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但商业模式的创新 , 骨子里又是理念和意识的创新 。而这 , 也就是全球化背景下茶馆之“道”、茶之“道”的创新 。
而这个道 , 在全球化背景下 , 早已不仅只是中国茶之道了 , 它还是世界茶之道 。
但无论如何 , 在这场新世纪的中国茶馆新运动里 , 我们应该自信 , 中国茶馆无论如何嬗变 , 中国茶的精神和灵魂都不会丢失 。
只有留住了中国茶的灵魂 , 才不会丢失中国茶馆的灵魂 , 才会有中国茶馆的个性和自尊 。
而同时 , 只有创意 , 并把精彩创意付诸于实践的创新 , 中国茶馆才会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
幸运的是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也就是中国茶馆衰极而新生的恢复时代 , 刚好是一个重新发现和尊重传统 , 同时也是一个敞开胸襟 , 面向世界 , 渴望创新的时代 。那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幸的时代 。而更加值得庆幸的是 , 今天 , 那个时代的优秀精神因子正在新的世纪里开花结果 , 它们所惠及的 , 并不仅只是茶馆 。文/雷杰龙
【全球化下的中国茶馆新运动】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