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的古代贸易通道 。形成于汉藏民族“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积淀着唐代以来近2000年的历史 。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 。一般的旅游者和考察者,目光多聚于此 。实际上,还有一条线,就是走怒江大峡谷 。这条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是“驴友”们的滇藏探险新宠 。有人说,看完怒江大峡谷和沿线丰富的民族人文景观,其他的探险之旅就显得平淡了 。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 。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 。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
第三条茶马古道——怒江大峡谷,从大理、六库、福贡、丙中落、五里进藏,这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旅游者极少,民风淳朴,尤其是在蒙蒙的细雨中,一个人行走在怒江大峡谷边,远山青翠、怒江潺潺,偶尔你还可以看到国外真正的“生驴”(驴友的最高境界),一人骑着自行车或从马帮租来的马匹 。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 。总行程在万里以上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 。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 。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 。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 。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
古代交通路线 。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 。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就“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作过专题论述,指出:“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 。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道路 。就在民间运输的同时,这条遥远而无比艰险的道路更成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也成了人类为生存所激发的非凡勇气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征 。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 。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 。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 。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 。由此而进一步推动了藏区与祖国的统一,藏、汉民族的团结 。在历史上,宋朝、明朝尽管未在藏区驻扎一兵一卒,但却始终与藏区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令藏区各部归服,心向统一 。其中茶马古道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
2、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沿着这条道路、伴随茶马贸易不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 。例如因茶叶运输的需要,内地的制革技术传入藏区,使藏区的皮革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又如因商贸的发展,内地的淘金、种菜、建筑、金银加工等技术和技工大量经由此道输入,推动了藏区农作技术、采金技术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交易物品的扩展,藏区的虫草、贝母、大黄、秦芄等药材被开发出来,卡垫、毪子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也被带动起来,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宋代四川产茶3000万斤,其中一半经由茶马古道运往了藏区 。明代经由黎雅、碉门口岸交易的川茶达3万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 。清代经打箭炉出关的川茶每年达1400万斤以上 。同时,大批的藏区土特产也经由此路输出 。据1934年统计,由康定入关输向内地的有麝香4000斤、虫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银400余万两⑩ 。可见汉藏贸易规模之大 。在这一贸易的带动下,藏区商业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达仓"、"三多仓"、"日升仓"等(仓,藏语意为家 。这里用作商号);出现了集客栈、商店、中介机构为一身的特殊经济机构--锅庄 。康巴处于条大道的中心,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最早改变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养成了经商的习惯 。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干,由此远近闻名 。
3、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纳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军进入藏区 。在长期的交往中,增进了对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亲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现复合、交融的情况 。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道观 。各地来的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川剧、秦腔、京剧等戏剧传入藏区 。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的民族饮食被相互吸纳;不同的民族习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谐 。文化的和谐又促进了血缘的亲合,汉藏联姻的家庭在这里大量产生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茶马古道之上 。
【茶马古道的悠悠历史】4、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茶马古道上的许多交易市场和驮队、商旅的集散地、食宿点,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居民幅凑的市镇 。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如打箭炉在元代尚为荒凉的山沟 。明代开碉门、岩州茶马道后,这里逐渐成对大渡河以西各驮队集散之地,清代开瓦斯沟路,建泸定桥,于其地设茶关后,迅速成为"汉番幅凑,商贾云集"的商业城市 。西藏和关外各地的驮队络绎不绝地来往于此,全国各地的商人在这里齐集 。形成了以专业经营的茶叶帮,专营黄金、麝香的金香帮,专营布匹、哈达的邛布帮,专营药材的山药帮,专营绸缎、皮张的府货帮,专营菜食的干菜帮,以及专营鸦片、杂货的云南帮等 。出现了48家锅庄,32家茶号以及数十家经营不同商品的商号 。兴起了缝茶、制革、饮食、五金等新兴产业 。民居、店铺、医院、学校、官署、街道纷纷建立,形成为一座闻名中外的繁荣热闹的"溜溜的城" 。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条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亦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而成为康区重镇和汉藏贸易的又一中心 。
推荐阅读
- 你不知道的抹茶史?!
- 婆媳关系协调方法是什么
- 如何与婆婆相处 做个好媳妇的七个技巧
- 手机如何清理空间 清理手机内存的方法
- 地板修复方法有哪些
- 六大类成品茶的分类依据什么
- 婆媳相处时媳妇要学会的九个精明道理
- 天目青顶的冲泡方法
- 安化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喝安化茶的效果及
- 桃花茶的功效与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