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起源和发展


武夷岩茶的起源和发展

文章插图
中国茶网资讯:武夷山不仅是武夷岩茶的原产地 , 也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 , 又是宋元两朝的贡茶基地 , 茶叶栽培和制作历史悠久 , 在茶叶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对丰富和发展茶学 , 繁荣我国经济作过杰出贡献 。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
纵观《茶经》及其以后的茶学典籍 , 武夷茶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 , 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 , 才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孙樵以拟人化的笔法称武夷茶为“晚甘侯” , 书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 , 遣侍斋阁 。此徒皆请雷而摘 , 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 , 月涧云龛之奥 , 请勿贱用之!”自此 , “晚甘侯”成为武夷茶之别称 , 成名于世 。
然而 , “晚甘侯”是不是就栽于唐代呢?由于缺少文字资料可考 , 我国著名茶学家——安徽农学院教授陈椽就以“晚甘侯”出现的时间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的齐时起源” 。陈椽教授考证发现:“晚甘侯”最早出现于南齐(公元479—502年)尚书右仆射王奂之子王肃死后 , 同人送给他的谥号 , 以表其节 。王肃在南齐是个谏官、诤臣 , “御使都谏” 。王肃嗜茶 , 故同人送给的谥号为“晚甘侯” , 这是“晚甘侯”最早出现的时间和来源 。据此陈椽教授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起源 。
武夷茶起源于南北朝 , 与茶史专家郭孟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茶叶生产已遍及东南各地 , 茶产区域已初具规模”的观点相一致 。由此印证了陈椽教授的推断是正确的 。
为什么“晚甘侯”就是武夷茶呢?有三个依据可以解疑:(1)丹山碧水是武夷山特指 , 是南朝江淹给武夷山的题词 。这个题词来自于九曲溪二曲渡口 , 当时武夷山市的前身崇安县尚未建县 , 属建阳县 , 故孙樵写建阳丹山碧水 。茶是武夷山的特产 , 送礼佳品 。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实际上是一封夸“晚甘侯”名贵 , 以期引起受礼人重视的信 。(2)古时 , 古人对茶特别崇尚 , 认为茶品圣洁森然 , 品质高尚 。又认为做人也要有人品 , 要刚直不阿 , 清正廉洁 。(3)王肃嗜茶 , 是一位精于品茶的人 , 同时又是一位谏官、诤臣 , 其人品如茶品 , 故同人为表其节 , 私谥为“晚甘侯” 。因此 , 可以认为“晚甘侯”是一个双关词 , 将它称之为武夷茶的名字或别称 , 就好理解了 。
武夷茶四度名冠天下
首度名冠天下于北宋 , 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崭露头角期 。
武夷茶真正名冠天下 , 是在北宋盛行的斗茶风中脱颖而出 , 范仲淹的《和章岷斗茶歌》便是北宋时期斗茶盛况的写照 。武夷山提供参赛的是按当时制作方法制出的粟粒芽茶 , 以“味兮轻醍醐”、“香兮薄兰芷”味香双绝夺魁 , 而闻名天下 。北宋斗茶目的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 而是用民间斗茶的方式采集贡茶入贡 , 这在斗茶歌里已有交代:“北苑将期献天子 , 林下英豪先斗美” 。苏轼的“咏茶”诗也印证了这点:“君不见 , 武夷溪边粟粒芽 , 前丁后蔡相宠加 , 争新买宠各出意 , 今年斗品充官茶” 。由于武夷茶香气与滋味好 , 被时任北宋福建路转运使蔡襄(1012—1067)看中 , 入选为贡茶 。
再度名冠天下于元朝 。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崛起期 。
据明·许次纾《茶考》说:至元十六年(1279年) , 浙江行省平章高兴 , 路过武夷 , 监制了“石乳”茶数斤入献 , 受到朝廷重视 , 至元十九年(1282) , 朝廷令县官岁贡二十斤 , 武夷茶的“石乳”品种再度入选为贡茶 。大德五年(1301) , 高兴之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 , 就近到武夷山 , 督造贡茶 。大德六年朝廷干脆在九曲溪的第四曲设立“御茶园” , 专制贡茶入贡 。建御茶园后 , 据清周亮工《闽小记》记载:“至元设场于武夷 , 遂与北苑并称”而名冠天下 , 入贡数量上仅次于北苑茶 , 文献记载 , 元至未六年(1368)全国贡茶4022斤 , 福建占一半 , 福建贡茶主要来自于北苑和武夷 , 北苑1360斤 , 武夷940斤 。
三度名冠天下于清朝 , 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大繁荣期 。
明代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茶 , 即炒青茶制法 , 武夷茶的品质又有提高 。明末清初 , 在武夷山桐木村创制出红茶 , 从此 , 桐木红茶越卖越红火 , 风行欧美 , 武夷山的桐木村成了中国红茶的发源地 , 成为世界红茶的始祖 。
四度名冠天下于当代——武夷茶的再发展时期 。
2006年 ,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此前 , 2002年武夷山被国家列为武夷岩茶原产地 。
【武夷岩茶的起源和发展】如今 , 武夷岩茶已走向全国 , 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城市 , 品武夷岩茶的风尚开始形成 , 品饮武夷岩茶的人越来越多 , 武夷岩茶将再度进入大繁荣和大发展时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