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文章插图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
文章插图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
出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 。
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四大多余人.
典型形象
“多余人”形象的五个主要典型是:
叶甫盖尼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多余人”,他厌恶首都彼得堡的世俗社交生活,来到了气息清新的乡村 。他拒绝了外省地主的女儿达吉雅娜的爱情,又在决斗中枪杀了自己的挚友连理斯基 。待他象拜伦一样从各地漫游归来,在彼得堡再次同达吉雅娜邂逅相逢,反过来向达吉雅娜求爱时,此时,已成为社交界贵妇人的对方却拒绝了他 。奥涅金既愤世嫉俗,同时又远离人民,空虚无为 。
文章插图
别里托夫
别里托夫,(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人公)本来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敞开着心扉”,但一旦进入社会,就处处碰壁,而被迫成为“多余”的人 。
毕巧林
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是一名贵族军官,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对由当时环境支配下的那种空虚无聊生活感到失望,但又没法摆脱,因此苦闷彷徨,甚至玩世不恭 。“狂热好动”与“人格分裂”是他的两大个性 。作为第二代“多余人”,毕巧林比奥涅金更有才能,因而其悲剧性也更深刻 。
罗亭
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聪明、热忱、好思想、善辞令,向往真理、憧憬未来;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加之本人脱离人民、缺乏毅力,他无论是在社会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事业上都碰了壁,遭到惨败 。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最后默默地在1848年6月巴黎墓战中牺牲了,临死前手里还拿着一面红旗 。罗亭的最大特点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缺乏实干精神 。
文章插图
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尤其龌龊不堪 。他虽说生性善良、颇有教养,但由于祖传的庄园领地和300多个农奴供其享用,故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天长日久便失去了意志和兴趣,养成了悠闲散漫、好吃懒做的习惯 。他害怕任何变动,无论友谊、爱情都没法使他振作,只知道成天躺在沙发上,直到最后默默地离开人世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俄国生活的停滞,以及社会上要求变革现状的愿望 。
【多余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用作家们自己的话来说,“多余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 。他们既有缺点,又有优点;而且他们的缺点除了与他们自己思想、阶级上的局限性有关外,更多的还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整个俄国社会越来越腐败,这是其背景;而诸“多余人”形象越来越龌龊便是其表现了 。所以,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
推荐阅读
- iPhone12电池容量 iPhone12电池容量多大
-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祖母
- 导盲犬能活多少年
- 汽车电瓶充电时间多长
- 冰淇淋蛋糕可以保存多久
- 两节电瓶的电压多少
- 花露水涂多了会怎样
- 一节蓄电池电压是多少
- 教你方法有效美白牙齿
- 多吃粗纤维食物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