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龙团凤饼——北苑茶的前世今生之前世

建瓯茶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 。由于生态环境优越,建瓯不仅适宜种植茶叶,而且所产的茶叶品质特别好 。?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建州人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30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 。从此建茶由贡茶升格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458年 。更可贵的是灿烂辉煌过后的北苑茶没有沉寂,没有殒灭,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时而变,与时俱进,用前世今生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页 。?一、前世——帝王至尊名家热捧的龙团凤饼?(一)宋徽宗与北苑茶?北苑御茶“盛于唐而精于宋” 。号称“善百艺”的宗徽宗赵佶就酷爱北苑御茶,他不但嗜茶,而且研究北苑茶学,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成为世界茶史上唯一一位亲撰茶著的帝王 。?为了使“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宋徽宗以北苑为背景,根据督制御茶宠臣的详细奏章呈告,借鉴历代茶学以及他自己对北苑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鉴辨等研究的感性认识,升华成文,撰写了《大观茶论》一书 。?这本书的原名叫《茶论》,因其作于大观年间,后《说郛》刻本改名为《大观茶论》,全文共2800余字 。首序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二十目 。从茶叶栽培、采制到烹点、鉴品;从烹点的水、具、火到茶汤色、香、味;从名茶及产茶大户到藏焙之要,点茶之法,面面俱到,无所不包,都一一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 。?可以说《大观茶论》是一部专业的茶学专著 。赵佶对中国茶业和茶学在唐至宋的更新发展上作了高度的总结评价,对北苑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以至北苑茶能够在历史更迭中,开创了不断推陈出新,兴盛不衰的奇迹 。?此外,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还首次归纳提出了以“香甘重滑”四字为最佳品茗标准的“四茶规”和以“清、和、澹、静”四字为最高品茗境界的“四茶谛”,把品茗的要谛和意境发展为有品味、有境界的生活艺术,成为现代茶艺茶道的鼻祖 。?(二)范仲淹与北苑茶?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 。?范仲淹是宋代北苑斗茶诗文的传世名家,他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成为北苑斗茶诗文一绝,风靡于世 。该诗是范仲淹应和曾任苏州知府的章岷从事(从事,官名)的斗茶诗而创作的 。主要结构分为三部分:制茶,斗茶和品茶 。?全文280多字,层次分明,先讲建茶悠久历史和声誉,次写斗茶场面——斗形、斗味、斗香和斗色的情景,使用了排比手法唯妙唯肖地描摹了北苑斗茶的精彩场面:“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斗茶香兮轻醍醐,斗茶味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最后赞美北苑茶:“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三)欧阳修与北苑茶?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在他官居枢密副使(位同副宰相)时,为蔡襄的《茶录》写过一篇《龙茶录后序》:“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余自以谏官,供奉仗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 。而丹成龙凤,舐鼎莫及 。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已 。因君谟(即蔡襄)著录,辄附于后,庶知小团自君谟始,而可贵如此 。”?欧阳修视龙凤团茶如此之珍贵,自然也极端钟爱,而且在一些赞诗中还可看出他对团茶的采制、烹点颇有研究 。如“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我看龙团古苍壁,九龙泉深一百尺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欧阳修退居林下以后尤爱茶,在一首诗里他说:“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闻人夸 。”而一讲到茶,他总是念念不忘建茶中的龙凤团,他在《归田录》里回忆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各赐一饼,……宫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由此可见,他在晚年,对稀世物种的北苑龙凤茶仍念念不忘,钟情如初 。?(四)蔡襄与北苑茶?蔡襄(1012-1067),字君谟,号端明,世称忠惠公,宋代四大著名书法家之一 。?北宋庆历七年(1047)春夏之交,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并主管监制北苑御茶 。蔡襄认为建瓯凤凰山一带(北苑茶主产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他在《茶录》中称:“惟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力求创新,制作工艺达到“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程度 。欧阳修《归田录》中称:“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 。凡八饼重一斤 。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 。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被旨仍岁贡之”,北苑茶因此更加举世闻名 。?蔡襄不仅是制茶高手,其品茶、辨茶本领在宋代也很有名气的 。一次他在返乡归隐的蔡叶丞家中做客,侍童因家中小龙凤团茶所剩不够,请掰了一小块大龙凤团茶一起烹煎,不料蔡襄在侍童端上茶瓯时就闻出茶的气味不对,呷了一口便发现其中掺杂有大龙凤团茶的特质 。其辨茶的本领令在座的宾客无不伸出大拇指 。还有一次,在京师的朝臣王禹玉府中,王禹玉知道蔡襄的辨茶、品茶闻名遐迩,不敢怠慢,就命人以最好的茶——“石岩白”来招待他 。蔡襄端起茶瓯闻了闻茶的香气,便说:“您怎么会有能仁寺的‘石岩白’?”王禹玉说:“真不愧是‘茶博士’呀,什么茶都瞒不过你 。”?在北宋皇家及蔡襄、范仲淹、梅尧臣、沈括、王安石、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大批文人学士带动下,品饮北苑茶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 。?(五)陆游与北苑茶?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54岁的陆游重回福建,就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一职,任所在建安县(今建瓯),提举司在今建瓯市芝城公园 。陆游对名满天下的北苑御茶早有所闻,早有所爱,这次能亲身到产地做官,主管的又正好就是北苑御茶园,恰逢“蔽空如舞鸥”的雪天,自然要亲自“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 。果然在品尝了这天下佳茗后,陆游情不自禁盛赞:“建溪官茶天下绝” 。自此“建溪官茶天下绝”一句成了北苑御茶诗文中的千古绝唱 。?此后,陆游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建安任职9个月,写下北苑茶诗125首、词2首,后选入《剑南诗稿》,可以说,陆游是宋代北苑茶诗的领军人物 。?明初,朱元璋认为龙凤团茶制作太过奢华,劳民伤财,深感茶农艰辛,于是下诏罢造龙凤团茶 。团饼茶的罢造给散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从事茶叶加工的千家万户带来了新的机遇,北苑御茶自此衍生出了如今“水仙”“乌龙”等各种不同茶类 。从此,昔日帝王独尊的盏中琼浆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