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的由来与含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
夏至节气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 。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
夏至节气的民间习俗
夏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
夏至这天,除食面食外,中国有的地方要食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一些地方还有食狗肉的习惯 。
夏至节气的养生知识
“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意思,“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一天,从这天起进入炎热季节 。过夏至后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从夏至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阶段 。
夏至节气人们在养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点:
饮食养生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
起居养生
夏至节气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
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
冬病夏治
夏至节气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气肿等疾病一般冬季发作频繁而到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显然夏季的气候条件充当自然医药,也应验“天人相应”的道理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相对那些因寒冷而发到夏季转轻的疾病,中医提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十分有意义,这些患者在夏天如针对疾病采用吃中药、食疗或穴位帖敷疗法均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推荐阅读
- 柠檬酸是果酸吗
- 鱼缸长青苔了为什么还是死鱼 防止死鱼的方法
- 菠菜什么时候播种
- 宾格是什么意思 宾格的解释
- 清明时节 养生全面看
- 快易花额度是如何使用的
- 祥云火炬的寓意是什么 祥云火炬的寓意
- 赛貂蝉的扮演者是谁
- 冰白葡萄酒多少度
- 什么是兴国之要 兴国之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