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茶“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989—1052年) , 字希文 。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 。为北宋名臣 , 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 谥号“文正” 。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 脍灸人口 , 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 , 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 , 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 , 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 。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 。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 。开头部分描述了建溪水边、武夷山下珍奇仙茗的采制过程 , 并点出建茶的悠久历史:“武夷仙人从古栽 。”中间部分描写热烈的斗茶场面 , 写到斗茶分斗形、斗味、斗香和斗色 , 胜败如何 , 事关茶主的荣辱 。结尾部分写得最为生动 ,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 , 以一气呵成的一组排比 , 把对茶的赞美推向了高潮 , 并多处引典 , 衬托茶的神奇功效 , “众人之浊我可清 , 千日之醉我可醒” , 它胜过任何美酒、仙药 , 啜饮之后能让人飘然升天……
这首脍炙人口的茶诗 , 历来被后人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相提并论 , 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蔡正孙在《诗林广记》中评点曰:“玉川(卢仝)自出胸臆 , 造诣稳贴 , 得诗人之句法;希文(范仲淹)排比故实 , 巧欲形容 , 宛成有韵之文 , 是故无优劣邪!”
《诗林广记》还引《艺苑雌黄》云:“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 , 范希文亦有《斗茶歌》 , 此二篇皆佳作也 , 殆未可以优劣论 。
除了《斗茶歌》 , 范仲淹还写过另一首茶诗——《潇洒楼》六首之五《茶鸠坑》 。爱茶的范仲淹在《茶鸠坑》中对茶作了赞美:
潇洒桐庐郡 , 春山半是茶 。
轻雷何好事 , 惊起雨前芽 。
诗画相通 , 诗中有画 。这四句清新明快 , 琅琅上口的诗 , 简直就是一幅令人神往的春雨江南茶山图 。更富有感染力的是 , 诗人以拟人笔法 , 写出满山葱翠的茗芽 , 是隆隆春雷催出来的 。可谓有景有画 , 有声有色 , 体现出诗人高深的文学造诣 。
范仲淹一生勤政有民 , 体察民情 。他曾被贬饶州 。有一天 , 范仲淹和随从一行人从饶州城里出发 , 长途跋涉来到鄱阳县东北部的铁炉冲村访问故友胡光先生 。
听说范大人来了 , 村民挑选最大的梨子送给范仲淹吃 。当范仲淹问到这里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时 , 胡光先生当着知州大人范仲淹的面说:“这里的百姓由于茶税过重 , 不堪重负 , 长此下去 , 民不聊生 , 有的百姓已经背井离乡 , 外出逃难 。”范仲淹听了心里十分沉重 。
返回城里后 , 当晚他在床上翻来覆去 , 怎么也难以入睡 。他披衣起床 , 正欲伏案提笔时 , 想到朝廷里奸臣当道 , 想起了受迫害被贬饶州的情景 , 有些为难了 , 感到自己是被朝廷贬职的人 , 上奏有可能再遭诬陷 。因此 , 笔尖难以下落 。这时他脑海里又浮现出童年时期那苦难的情景 , 他曾在寺庙里发过誓“不做良相 , 且当良医” 。
这天晚上 , 范仲淹的卧室灯光通宵亮着 , 一张减免百姓茶税的奏章写成了 , 他立即令人送往朝廷 。宋仁宗皇帝见了奏折立刻批示准奏 。从此饶州百姓无茶税 。
【中国古代人茶“范仲淹”介绍】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章奏免贡新茶 , 惠及饶民千万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