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意境淡雅 , 意蕴清幽 , 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 , 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那么《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呢?

《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

文章插图
《春夜喜雨》读后感范文(一)
著名的唐朝诗圣杜甫一生坎坷 , 动乱流离 , 非常体谅百姓的疾苦 。所以 , 他的诗风格“沉郁浑厚” , 总是较全面地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 被后世誉为“诗史” 。但是 , 有一首诗 , 却表现了杜甫喜悦心情的思想 , 那就是《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诗词的一开始 , 就用一个“好”字来赞美“雨” 。接下来 , 杜甫就把“雨”当作人来写 , 说它知道什么时候下最好 , 懂得万物的需求 。不是吗?春天刚到来的时候 , 不正是万物萌发、蓬勃生长的季节?它们正需要雨水的滋润 , 雨就应时而下 。你看 , 它多么“好”!
接下来 , 杜甫就进一步地描写“雨”的“好” 。“随风潜入夜 , 万物细无声 。”春雨一般都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 不像那些狂风暴雨甚至夹杂风雪的“倒春寒” 。全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 表明了今夜的春雨是有意“润物” , 无意“讨好” 。不然的话 , 它一定会在白天就下 , 而且“轰轰烈烈” , 声势很大 , 电闪雷鸣 , 让人们看见、听见 , 好像在诉说着自己滋润万物有多么伟大!就因为它那么无私 , 才选择了这样一个不打扰、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到 , 在人们进入梦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你看 , 它多么“无私”!
【《春夜喜雨》读后感怎么写】“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是杜甫描写他在屋外看到的情景 。雨这样“好” , 当然希望它下个“够” 。因为好雨是无声地润物 , 杜甫生怕它停了 , 所以出门去看 。放眼四望 , 小路因为黑云沉重而看不清了 。江面也烟雾茫茫 , 只有那船上的的灯火忽明忽暗还看得见一点光明 。杜甫终于放心了: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你看 , 它多么“尽职”!
最后 , 杜甫开始联想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如果“好雨”下一整夜的话 , 万物都得到足够的水分滋长繁茂起来 。春色的“代言人”——花 , 也就带雨开放 , 百花争艳、红艳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时候出去看看吧!整个城市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 一片“红湿” , 那一朵朵、一支支 , 红艳艳、沉甸甸的 , 多美多壮观呀!而田里的禾苗 , 山上的树木 , 一切的一切 , 都可想而之 。你看 , 它的功劳多么“大”!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了杜甫喜悦的心情 , 表现了杜甫就是一切“好雨”的 。高尚人格 。喜“好雨”其实就是喜“好人” 。
《春夜喜雨》读后感范文(二)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 , “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 , 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 , 就把雨拟人化 , 说它“知时节” , 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 , 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 正需要下雨 , 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
颔联写雨的“发生” , 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 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 , 好就好在适时 , 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 , 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冷风 , 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狂风 , 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 , 但不是典型的春雨 , 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 , 自然不会使人“喜” , 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 , 光有首联的“知时节” , 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 , 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 , 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 , 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 , 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 , 它就会在白天来 , 就会造一点声势 , 让人们看得见 , 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 , 无意讨“好” , 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 , 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
雨这样“好” , 就希望它下多下够 , 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 , 就云散天晴 , 那“润物”就不很彻底 。
诗人抓住这一点 , 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 , 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 , 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 , 连江面也看不见 , 小路也辨不清 , 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 , 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 , “黑”与“明”相互映衬 , 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 , 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 , 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 , 万物就都得到润泽 , 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 , 最能代表春色的花 , 也就带雨开放 , 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 , 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 , 一片“红湿” , 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 , 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 , 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