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泥坯上的绣花女
飞针走线的绣女 , 凭着一手好女红 , 在锦帛上直接绣出花鸟山水 。在泥坯上雕刻的女子 , 刻下去的是刀 , 取出来的是泥 , 凭的是另外一种绝技 。阴刻 , 阳刻开出来沟壑 , 再填进五色的泥土 , 还原绘画者的原作 。建水紫陶七十二道工序里中间的刻 , 是陶制作中的一个特殊工种 , 也是一个唯一的工种 。干这个活计的基本是心灵手巧的女子 , 但是 , 任凭她们怎样的精雕细刻 , 即使把自己刻成了精 , 陶的消费市场也没有人知道她们叫什么名字 。她们到底是谁 。
【建水紫陶刻填丨泥坯上的绣花女】有一个人知道她们是谁 , 滇南陶韵的总经理邓孝维 , 他熟悉他们公司签约的每一位工匠做的陶品 , 进入一家家陶坊犹如走村串寨 , 熟悉每一户的做陶人 。他领路走进谭知凡老师的陶坊 , 这里有一位跟着谭老师刻了十八年泥坯的刻填女工李永云 。
十八年前初拿刻刀
在谭知凡家的客厅里 , 环顾满屋都是谭氏经典陶器 , 不经意就布置成艺术氛围极浓的环境 , 谭老师亲自泡茶 , 让我们随意的和李永云说说刀刻泥巴的那些事 。
建水人爱笑 , 常用笑代表语言 , 李永云圆圆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 笑得多说得少 , 多亏有大胡子谭师傅笑眯眯地一旁帮腔 。“我初中毕业后 , 1990年到县工艺美术陶厂工作 , 那年十八岁 , 分配到磨光车间打磨 。”谭老师补充:小李在磨光车间不光是磨光 , 如果车间需要托泥片她也做 , 望着她不管做哪样事情都很耐心 , 2000年老厂新产品开发 , 就建议把她调来 , 分在我们美术组学习刻填 , 学习空心刀的雕刻 。
李永云说:“刻填工 , 用刀是第一关 。我捏着那把刀 , 转都不会转 , 刀口在哪儿都认不得 。”七十年代初就进陶厂的谭师傅教学徒自有一套 , 他教徒弟打一片泥片在上面画圈圈 , 雕刻时根据字的笔画转动手腕 。手腕的运用是讲方法的 , 小件悬 , 大件摆 。刀的倾斜度很重要 , 角度大了会使原作变型 , 直多了字就写不出来 。
时光荏苒 , 十多年前的事情师徒俩仿佛觉得还在昨天 。小李说:调来美术组学习这个 , 我就很喜欢 , 我性格静得下来 , 可以一天到晚的坐着刻 , 但是有时候还是被谭师傅骂 , 害怕成哪样 , 厂里害怕他的人多得很 , 严格 。谭师傅笑了:没有给她任务呢 , 我在泥片上画些竹子 , 让她练习刀法 。刻多了就摸着窍门了 。比如刻一片竹叶 , 要底收开 , 上宽下窄 。刻的深度要根据陶坯的厚度 , 若向外倾斜 , 泥巴就不好取出来 , 直 , 好倒是好 , 泥巴也取不出来 。刻苦学习是一方面 , 抱个死理又是另一方面 , 那个年月 , 紫陶的价位低 , 陶厂的效益不好 , 工厂的现状 , 有路子的人都走了 。李永云也可以调到她丈夫的单位 , 她说:说句心里话 , 我也是思想斗争得厉害 , 最后死死地守下来了 。
迎寒送暑指转腕悬
建水陶的刻工 , 工作时一般都是坐在一个小椅子上 , 面前摆着一个可以摆工件的小桌子 。因为坐下去就是几个小时都不起身 , 她们的小椅子上都铺着垫子 , 好坐着舒服一些 。劳动对象是没有全干的湿坯 , 大概还含有百分之二十的水分 。不管是壶还是瓶 , 上面都有绘画和书写 。刻什么呢 , 用什么刻 , 怎么刻?
经过几代紫陶艺人的使用改进 , 现在使用的是钢质伞骨做的刻刀 , 坚韧锋利的刻刀 , 刀刃薄如竹叶 , 当地人也称为足刀 。这种刀刀柄细小 , 容易在两指间转动 , 好使 。另外还有七十年代发明的用钟表发条做的空心刀 。以针或刀阴刻或者阳刻 , 刻下去 , 取出泥 , 留出空白处 , 等待下一道工序的填泥 。
李永云跟着谭知凡师傅刻了十八年 , 在县工艺美术陶厂十二年 , 谭师傅的家庭作坊六年 , 师傅的教诲 , 自己的磨练 , 说起来历历在目 。谭师傅说:调她来 , 样样式式都要学的整整 , 我做了个花瓶 , 让她刻了填上白泥 , 掌握一个由疏到密的渐变关系 , 我说你练习着 。等我从车间转回来 , 她动都没有动 , 还说:我们不会整 , 你单个来整 。谭师傅说:我来整 , 要你来整哪样?让你多熟悉 , 给认得 。小李说:我是叫你整给我瞧 。谭知凡就是这样放手让徒弟练习 , 虽然块面上没有布置任务 , 但是又让她刻刀不离手 , 得些练练 。小李说:后来练了许久 , 还是整不出那个效果 。谭师傅多恶的样子 , 我是有点委屈了 。谭师傅说:么么么 , 又去告你老倌了 。没告 。小李大叫一声 , 仿佛当年的委屈又重现 。李永云是能吃苦的 , 后来那个作品她做出来好几件 , 师傅都很满意的 。小李熬成了大李 , 怀孕的那阵子 , 她照常搅石膏 , 做模型 , 刻字 , 一直干到生孩子 。产假75天刚满 , 就去上班了 。
谭知凡擅长国画 , 尤其喜欢画梅兰竹菊 , 这四君子的风骨 , 神韵 , 他蕴藏于胸中诉诸于笔端 , 在所制作的瓶 , 壶 , 罐上大多画上了梅兰竹菊 , 其中有的梅花瓶 , 兰花壶 , 竹枝壶已成为馆藏珍品 。要知道 , 这其中的许多陶品都是李永云刻出来的 。她手捏刻刀 , 娴熟地使用着切刀、划刀、挑刀的刀法 , 阴刻也好 , 阳刻也罢 , 她能细致准确地完成作者原创意图 。李永云说:有的老师在图上画错了 , 就打个箭头 , 表示此处不要 , 但是谭师傅的画如果出现了败笔他不需要说明的 , 我太熟悉他的画了 , 他画的兰花 , 竹叶我都能理解画意 , 哪里是带出来的多余 , 还有不小心出现的 , 我刻的时候就不刻多余的 , 准确地完成谭师傅的创意 。
名轻利微雕刻终身
谭知凡老师指着屋子里他自己收藏的陶品 , 有珍品 , 获金奖银奖的作品 。他说:这件 , 那件 , 那件都是小李刻的 , 但是我清楚外面的人都不知道 , 干了一辈子的雕刻填泥的工人 , 都是在陶器上找不到名字的 。若一把茶壶 , 画家和书法家的名字有落款 , 做壶人壶底有印鉴 , 其他的工序 , 制泥的 , 烧窑的 , 磨光的都是默默地做一辈子 。现在我们都是美术工艺大师了 , 她们却什么都没有 , 我去职称评定处提出给她们评职称 , 人家说 , 我们只认拿来作品的这个人 。
对此事 , 小李也想得通 , 她说:既然选中了这一行 , 就无怨无悔地做下去 。近些年 , 建水紫陶发展态势很好 , 小李的丈夫也在家里做起了陶器 , 儿子长大了在外面工作 , 小李周末就在自己家里刻自己家的陶器 。不是自己家中可以出产品找钱了就不顾别的 , 李永云不忘师恩 , 平时一直在谭知凡处雕刻着 。谭师傅也很理解 , 答应小李 , 你要在我家里刻也行 , 拿到你家去刻也可以 , 三天五天 , 十天半月刻一件 , 你满意就好 。
有人说小李是一根筋 , 别处出高薪水 , 张三喊李四喊她都不去 , 自己家里有作坊了也仍然在谭师傅那里刻着 。
一个质朴的 , 不忘记自己的技艺源于师傅的培养的普普通通的女刻工 , 日复一日地刻着 。有人问 , 你要刻到什么时候 , 难道要刻到眼睛瞎吗 。小李回答 , 我要一直刻的看不见 , 还开玩笑说 。如果瞎了 , 就赖在谭师傅家的作坊里了 。
建水紫陶的刻填 , 是在世界陶器制作中唯一的 , 由于泥料的特殊性 , 使陶坯成为一块画布或宣纸 , 可画可书 , 刻后填上五彩泥料 , 一幅幅花鸟山水跃然陶器上 。这种源于清代的人文字画装饰 , 使紫陶成为了文化陶 , 精典的作品就成为了艺术品 。雕刻工们一刀刀地刻下去 , 刻出来花瓶上的翠鸟仕女 , 刻出来茶壶上的梅兰竹菊 , 一不留神 , 那些刻纹竟悄悄地转移到了自己的额头上 。不知道名字的刻工 , 不赚大钱的刻工 , 做建水紫陶必不可少的刻工 , 犹如作战的主机离不开僚机 , 唱京剧角儿离不开琴师一样 , 每一个做陶的大师也离不开捏把刻刀的泥工 。
与泥同在 , 与岁月同歌 , 她们从碗窑村起步 , 一代代刻着 , 刻一首赋予紫陶艺术生命的 , 地老天荒的歌 。
推荐阅读
- 精修,建水紫陶的微整形术
- 建水紫陶壶应该如何来选择?
- 建水和茶洗有什么区别
- 建水紫陶柴烧价值及与常规紫陶泡普洱茶对比|紫陶说专栏
- 建水紫陶壶和紫砂壶的区别和优缺点 建水紫陶用什么壶最好
- 一 建水紫陶:疑难杂症专解篇|紫陶说专栏
- 柴烧网无墨子说紫陶:上面的图案是画上去的|建水紫陶工艺篇
- 云南建水紫陶网主编说陶:如果柴烧只追求釉,那会错过很多美
- 图解云南柴烧建水紫陶的烧制流程
- 建水紫陶柴烧是我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