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

想知道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吗?此图画承八大山人一贯画风,构图奇险,画之左边只几片荷叶,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衙茎孤傲苍劲,曲折舒张,荷张轻柔婉转 。与之相对写一倒悬危石,只略加勾皴,芙蓉凌顶,韵味天成 。下方留白,成上实下虚中似无物却有宅漾幽远之意,实在是一幅佳作 。
画作内容
此图画巨石悬崖,山石占有画幅的绝大部分,崖石陡峭险峻:山顶处岩石间盛开着朵朵芙蓉花和其他野花,覆盖于山顶上,石旁坡岸近水处,有数茎荷花,亭亭而立,荷花掩映在荷叶间,或隐或现 。亦有几枝败荷,凋零摇曳于其间,花叶凋残,与奇石英蓉相辉映:一线彼岸,数点苔藓 。
自题:“甲戌之望日为其老年词翁画,八大山人” 。
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的作品素以简练、狂怪见长,野逸、雄秀,兼而有之 。其绘画实践对近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水木清华图》即为其大写意花鸟的代表性作品 。根据画上自题可知,该画作于甲戌十一月望日,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 。此时山人已69岁了,正处于画风臻于成熟、绘画创作进入高峰的时期 。
艺术鉴赏
构图

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

文章插图


此图以奇险见功力,大开大合,于极险中求极稳 。纵观此图,全幅重心在右上部,在视觉上产生了极强烈的不稳定感 。画面右上以简括的笔墨写兀立的顽石,先以中锋勾出山石轮廓,再用简练的笔法皴出石纹,笔触灵秀生辣 。疏落的几丛野菊贴石而生 。画面左部以坚挺的中锋浓墨自下而上勾出荷梗、一片小荷叶,顺势折向右方 。
荷梗用笔极为传神,通过笔锋的使转,将初生荷梗的生机微妙地再现出来,让人感到其柔嫩的姿态在清风中徐徐展开 。另一枝则以淡墨画出,与浓墨荷梗交叉向石头上部挺出,这是一片即将枯败的荷叶,以破笔泼墨将凋乱之势写出,洗练概括,与顽石皴擦笔痕以及菊、荷的淡墨乱叶,一同分割了画面 。此处构成了物象最为密集的部分,在视觉上形成向下的千斤重压,对下半部大面积空白起到了震撼的作用 。
其上又有一梗托住一盛开的侧面荷花,掩映在枝叶纷披的正面荷叶之中 。荷花以极淡的湿笔构成,与右上部下垂的几朵盛开的荷花相呼应 。荷花之上又挺出一侧生的荷叶,以四笔浓墨将侧面看到的荷叶再现出来,这一部分与左上部分的物象空间,一上一下,一轻一重,一虚一实,一呼一应 。
左下角三四笔轻轻将坡岸写出,由于是横向行笔,这就将荷梗、坡石纵向行笔做了收束,使在视觉上形成的重压获得了承受 。坡岸上的竖点不经意间与上半部繁密的物象做了照应,消解了下垂所造成的不稳定感,使整个画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
【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有哪些艺术价值?】最上部为题款部分,与下部分坡岸遥相呼应,上下气脉贯通 。大片的空白由于疏密的安置得当,也变得极为虚灵,让人感到并非虚空一片,若水,若雾,若气,若阳光,若虚空,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又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成为心灵的无象之呈现 。在这片虚白映衬下,荷叶、菊叶宛若阳光斜射而呈现的透明感也被表现出来 。
技法
《水木清华图》用笔泼辣、奔放,墨色酣畅淋漓,虚灵饱满,将肃秋残荷、疏菊顽石风神做了有力地再现 。秋清、水清、石清、荷清、菊清,似乎依稀可闻到幽微的清馨,呈现出了水木清华的内在风神 。在清风、清水、清石之间,朴茂冷峻的大写意在其中被显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