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喝大碗茶的风俗 , 在汉族居住区随处可见 , 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道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车间工地、田间地头等 , 都很常见 , 其中北京大碗茶闻名遐迩 。
大碗茶颇具“野味”的饮茶方式
不需楼、堂、馆、所 , 一张桌子 , 几把木凳 , 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 , 大壶冲泡 , 大桶装茶 , 大碗畅饮 , 随便喝 , 粗犷又颇具“野味”的随意形式 , 带给人的却是最方便、最实用的便利 。
冬季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碗茶 , 不仅提神解渴 , 还能暖身;夏季凉饮 , 走得又累又渴 , 一口气可以喝上几碗 , 清凉解暑 。
尽显豪迈的大碗茶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 大碗茶自然也就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 。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 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 如著名的老舍茶馆等 。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 。什刹海海沿上、各个城门脸儿附近、十里天桥一带 , 常能碰见挑挑儿卖大碗茶的 , 一般都是老头或是小孩 , 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 , 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 , 还挎着俩小板凳儿 。
一边走一边吆喝 。碰上了买卖 , 摆上板凳就开张 。卖大碗茶的现在也还有 , 不过全都改成茶摊了 , 名声赫赫的大碗茶集团公司就是从这儿起的家 。
这种茶摊在旅游区常能见着 。
树荫底下 , 支张小桌 , 摆几个小凳 , 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 , 上边还都盖着盖儿 , 透着那么干净 , 那么凉快 。
顾客来了 , 一口气能喝下好几杯去 。
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 。那时候 , 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 , 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 , 一天到晚 , 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 。
当年的茶客里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 。
满、蒙、汉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统一中国的时候所依靠的军事力量 , 政府为了保证随时都有足够的兵源 , 不准闲散的八旗子弟离开八旗自谋生路 , 他们只能依靠朝廷发给的粮饷度日 , 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 。
战争结束以后 ,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 , 十来万人守在北京 , 无所事事 , 只能是游手好闲 , 提笼架鸟 , 走狗斗鸡 , 浪荡度日 。
茶馆是这些人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 。
当然上茶馆的不全是八旗子弟 。茶馆是个公共的社交场所 , 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 , 这一点和国外的咖啡馆其实是一样的 。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 , 谈买卖 , 一坐就是半天 , 花钱不多 , 收获不少 。
有些茶馆为了招徕生意 , 又搭起舞台 , 添上大鼓、评书 , 添上京戏 , 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 。
北京城有名的广和、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 , 早先都是茶园 。
有的茶馆专作某一类人的生意 , 比方说打小鼓收旧货的小贩 , 他们每天都在固定的茶馆歇脚聚会 , 一边喝茶 , 一边交换情报 , 他们管这地方叫“攒儿上” 。
北京城那些打散工的泥瓦匠、木匠、棚匠 , 每天早上也在固定的茶馆聚齐 , 一边喝着茶 , 等着包工头儿来叫人 , 他们管这儿叫“口儿上” 。
所以与其说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 , 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处廉价的社交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