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艾灸 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儿
艾灸保健的原理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起泡或流脓是排毒的表现,确实能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自行艾灸难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对皮肤损伤过大,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现在普遍推荐温和的艾灸,以不起泡为宜 。
一般,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与身体相距约3—5厘米,具体以个人耐受能力为原则,不必强忍疼痛 。如果灼烧感很明显,应该随时调整,比如离身体再远一些或停止治疗,以免弄伤皮肤 。还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来减少损伤 。
专家介绍,艾灸是以艾绒为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熨 。在温热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对关节炎、老寒腿、痛经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常用的艾灸分为艾炷灸和艾条灸 。
关于艾灸的那些事儿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 。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
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
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 。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
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 。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
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
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
【传统中医艾灸 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儿】正确的进行艾灸养生才会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哦 。
推荐阅读
- 莴笋帮女人预防**下垂
- 治疗女人宫寒多喝七大中医药膳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啥区别
- 黄连的服用方法
- 重庆看痛经好点的中医
- 24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
- 冬天又干又痒太尴尬?中医专家教你三招
- 中医补气血有妙招 按摩 食疗齐配合效果佳
- 枣梨甘蔗煮水功效
- 中医中药网是一家国内专业B2B电子商务标志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