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蝉鸣,看紫砂上蝉之绝美风华


夏日蝉鸣,看紫砂上蝉之绝美风华

文章插图
蝉自古被认为是至德之虫:头上有緌,文也;含气饮露,清也;黍稷不食,廉也;处不居巢,俭也;应候守时,信也;加以冠冕,容也 。蝉寓意品德高洁,不仅是文人们歌咏的对象,如虞世南、骆宾王,更是艺术大师们心中的灵物,如国画大师齐白石 。古代文人雅士,宗教大德更是结合社会现象、自身经历和感受,寄托了诸多意象,使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传统文化中蝉的意象,与紫砂相结合,焕发别样的艺术魅力,境界新奇而充满诗意 。尤其是俏色泥料的运用,格调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健康、有趣和蓬勃的生命力 。此壶静谧中藏有动势 。壶身为圆竹段,竹节壶身采用倾斜的曲线,双枝提梁壶把,节间交叉富于变化,以明接手法处理,清秀挺拔 。盖面虚起,贴塑一组修竹作装饰 。一墨绿色的鸣蝉为钮,鸣于高枝 。为此壶之壶眼,是为点睛之笔 。一段三节弯竹为流,向外伸展,欲吐香茗 。壶身以陶刻刻画出竹之斑驳伤痕,以泥绘螺旋纹饰,跳跃出一圈圈紫红色的斑纹,打破单色的沉闷,平添一段人文故事 。明人王象晋《群芳谱》云:“斑竹即吴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 。世传二妃将沈湘水,望苍勿而泣,洒泪成斑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是“居高”的缘故,而非借助于秋风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强调的是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力量 。蝉的脱壳蜕变常与道家羽化登仙、佛家涅槃相提并论 。《西游记》中,唐僧即是金蝉转世 。李安纲先生说:“唐僧原名‘金蝉’,说明还未脱壳,不能自由飞翔;只有脱掉那层金壳,才能虚灵自在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就有玉蝉出现 。蝉,是古代玉器的常见题材,按用途可以分为三类 。一为佩蝉,佩戴在身上,作为装饰或辟邪之用;二为冠蝉,又称为貂蝉,是帽子上的装饰品;三是含蝉,放在逝者口中的随葬品 。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蝉还象征着复活与永生 。蝉一般在地下生活四年左右才能破土重生,蝉潜身大地之中,秉天地自然之性,纳纯阴清素之质,历经潜修与轮回 。待到金蝉脱壳,便挥动华丽的双翼,在美树芳林中遨游徜徉,在修干高枝上昂首歌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陈鸣远桂枝歇蝉笔架蝉在经过一次次蜕变,彰显了新生命,振翅高飞,是走向生命中精彩的一个过程 。在一壶清茗中,茶之清苦况味,应和了人生苦途 。似蝉之潜修与轮回,寄寓了高洁的操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