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茶文化中 , 宋代的“玩茶”最为出名 。斗茶 , 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所谓斗茶 , 即比茶、赛茶、评比茶的优劣 。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曰:“政和二年三月壬戌 , 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 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 , 以某为上 , 某次之 。”《大观茶论》序曰:“天下之士 , 励志清白 , 竟为闲暇修索之玩 , 莫不碎玉锵金 , 啜英咀华 , 较筐策之精 , 争鉴别裁之 。”唐庚和《大观茶论》所说的是文人雅士的闲情斗茶 , 而斗茶最初来源于民间 。据《茶录》记载 , 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建安(今福建) , 是茶民为了评比茶的高低而生成的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斗茶在宋代最为流行 。由于流行 , 更加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 。在中国的斗茶文化中 , 最值得一说的是《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与《茗园赌市图》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是宋代范仲淹所作:“年年春自东南来 , 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 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 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蝾 , 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 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 ,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 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 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 , 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 , 论功不愧阶前冥 。众人之浊我可清 , 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 , 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 , 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 ,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 ,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 , 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 赢得珠玑满斗归 。”?在此斗茶歌中 , 范仲淹把斗茶的原因、斗茶的情形、斗茶的意韵等等 , 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胜若登仙”“输同降将” , 斗茶何以这般?原来胜者可成为贡茶 。敬奉贡茶有功者 , 升官发财也 。据《高齐诗话》记载 , 宋代的郑可简就因贡茶有功 , 官升福建路转运使 。赵孟頫《斗茶图》?宋代的斗茶 , 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 , 从民间到皇宫 , 从百姓到文人雅士 , 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 。茶民制茶者玩斗茶 , 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 , 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 , 则是闲情之趣 。流行的宋代斗茶 , 使宋代茶文化上了一个新台阶 , 茶文化从诗文发展到茶画 。宋代创作了不少茶画 。著名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 , 就是一幅描绘市井斗茶的情景 。?《茗园赌市图》斗茶图(此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画以人物为主 , 画面上人物不少 , 画中茶贩有注水点茶的 , 有提壶的 , 有举茶杯品茶的 。右前边有一挑茶担卖茶小贩 , 停肩观看 , 还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 , 边走边看斗茶 。此画中有男人、女人 , 老人、壮年、儿童 , 人人有特色表情 , 眼光集于茶贩们的“斗茶” , 个个形象生动逼真 , 把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世人面前 。?(一)寺僧与茶?寺庙大都建筑于名山之上 。因此 , 自古有「天下名山寺古多」的说法:而寺庙又庙庙种茶 , 于是「名山出好茶 , 名寺出名茶」的说法 , 也一直是茶人们所认定的观念 。因为 , 在古代 , 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提高茶叶的品质 , 庙里的寺僧除了必须的修行功课之外 , 仍然要从事生产劳动 , 负责种茶、制茶的工作 。他们在工作中研究、探讨了种种茶叶制作、栽培等的技术 , 而在品饮茶叶之余 , 往往以诗文、写作来歌颂饮茶生活 , 当馈赠亲友以茶又免不了要应答、酬谢或说明所馈送的茶叶是什么样的茶 , 并且在品饮茶叶的过程中 , 将如何泡好茶 , 喝好茶的心得抒发出来 , 一首首 , 一篇篇咏茶、评茶、饮茶的优美文学诗歌就成为不朽的作品留传于后世 。?《全唐诗》中载有: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欉 , 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欉摘鹰嘴 。欺须炒成满室香 , 便酌沏下金沙水 。」诗僧齐已<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枪旗冉冉绿欉园 , 谷雨初晴叫杜鹃 。摘带岳华蒸晓露 , 碾和松粉煮春泉 。」郑巢《送琇上人》:「古殿焚香处 , 清赢坐石棱 。茶烟开瓦雪 , 鹤迹上潭水 。」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僧真生我静 , 水淡发茶香 。坐象东楼望 , 钟声振夕阳 。」曹松《宿溪僧院》:「少年云溪里 , 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 , 靠月坐苍山」 。牟融《游报本寺》:「茶烟袅袅笼禅榻 , 竹影萧萧扫径苔」 。李嘉佑《同皇甫御题荐福寺—公房》:「啜若翻真偈 , 燃灯继夕阳 。」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禅庭一雨后 , 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 , 人天此会同」 。李中《赠上都先业大师》:「有时来兴寻师去 , 煮茗同吟到日西」黄滔的诗句「系马松间不忍归 , 数巡香茗一枰棋 。」由此可见 , 唐代寺庙的饮茶风气的兴盛状况 , 饮茶时间 , 从初春到寒冬 , 从早晨到傍晚 , 从日落到深夜 , 可说是「穷日继夜」 。从饮茶的活动来看 , 诵经、坐禅、饭店、纳凉、休息、吟诗、下棋等 , 都离不开茶 。也可从中看出唐朝寺庙的寺前、寺后、庭中、墙外 , 都种了茶 , 并且是自种、自制、自饮的 。而中国北方的赵州高僧从稔禅师 , 曾留下「吃茶去」的偈语 , 更使得茶在寺庙僧团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 。中国在唐朝的时代 , 饮茶的盛况己经普及全国 。也正因为如此 , 自从唐代以后 , 无数的名僧为我们的史籍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茶史资料 。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大家都知道 , 茶圣陆羽是由寺庙收养长大的 , 他对于茶的最初认知和兴趣 , 也就是从寺庙中所获得的:而与陆羽是忘年之交的诗僧皎然所作的《茶歌》 ,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 对中国茶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二)名寺出名茶?所谓「名寺出名茶」 , 在寺僧的努力培植下 , 在历代都出现知名的茶来 , 唐朝<国史补>>中提到的一些名茶 , 例如: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灉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蕲州蕲门团黄等等 。北宋时 , 苏州西山水月庵的「水月茶」、杭州于潜「天目山茶」、宣州宁国的「鸩山茶」、扬州「蜀冈茶」、会稽「日注」、洪州「双井白芽」等等 。这些历史名茶 , 就是出于寺僧创制、宣传出来的珍品 。至于近代的一些名茶 , 例如「黄山毛峰」 , 主要产地是安徽省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一带;「六安瓜片」的极品 , 是产于齐云山的水井庵:「霍山黄芽」 , 主要产在安徽省大别山的太阳乡长岭庵;而休宁「松萝茶」是产在安徽省的歙县 , 是明朝比丘大方结庵于松萝时所创制的名茶 。国史补>?从各种茶诗、茶文和名茶的出现 , 无不表明茶与佛教的关系密切 , 佛教需要茶 , 而茶藉由佛教寺庙的建立、寺僧的研究采制技术、讲究品饮艺术及茶文学的宣传等等过程逐步发展 。?因此 , 今天讲茶艺 , 研究茶文化 , 已经脱离不了宗教的关系 , 所以饮茶文化或者饮茶生活 , 也算是是某一种生活的信仰 , 某一种信仰的生活了 , 而无需要再问饮茶时是否要信仰那一种宗教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