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与斗茶

【梅妃与斗茶】谢如明江梅妃是莆田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古代女人 。有关她的人文故事很多,但却很少有人把她同饮茶联系起来 。事实上,研究梅妃,研究莆田茶话,都不能忽略江采苹 。我们知道,斗茶是我国饮茶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一种品饮方法 。从江采苹身上,我们可以证实斗茶的起源不是在宋代,而是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很盛行了 。据《梅妃传》记载,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曾与梅妃斗茶:(玄宗)与(梅)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 。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斗茶今又胜我矣 。”妃应声曰:“草木之战,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饮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这则记载虽然没有介绍斗茶的具体情况,但我们却从中获得了许多信息:斗茶并非起始于宋代,早在唐代就已风行宫廷;出身莆田农家的江采苹能得心应手地同唐玄宗斗茶,说明当时的莆田民间盛行斗茶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告诉世人,蔡襄之所以能写下《茶录》这部不朽名著,完全得益于莆田自古已然的饮茶氛围 。那么,什么是斗茶?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在品茶时为了评出高低,决出胜负而进行的一种饮茶方法 。我省的建阳、南平一带是斗茶的源头,后流行全省,再逐步向北方传播,大约在明代消亡 。宋徽宗在《大观论茶》里,对斗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据记载,斗茶是重在观赏的综合性技艺,包括鉴茶辨质、细碾精罗、候汤燥盏、调和茶膏、点茶击拂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须精究熟谙,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击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汤花的显现 。衡量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的内沿与汤面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汤花保持时间较长、紧贴盏沿不散退的为胜,而汤花散退较快、先出现水痕的则为输 。斗茶时,操作者需要心到、手到、眼到,既紧张谨慎,一丝不苟,又运作自如,风致潇洒;观赏者屏息静声,视操作起落倾旋,观茶汤变幻散聚,即兴味热烈,扣人心弦,又妙趣横生,雅韵悠深 。斗茶时,白色汤花与黑色建盏争相辉映的外部景观,芬芳茶香与浓郁茶情注入心头的内在感受,不仅给人物质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