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郑板桥

「聪明难,胡涂难,由聪明而转入胡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是「难得胡涂」郑板桥的人生哲学,这段话充分传达出郑板桥落拓不羁的豁达性格,也是民间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一段话 。郑板桥将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他的诗书画中做一完整的呈现 。维持家计扬州卖画 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年,字克柔,自号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他自幼颖悟,资质过人,父亲郑之本是位安贫乐道的私塾老师,郑板桥自小接受父亲启蒙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九岁的郑板桥参加县学考试,考中了秀才 。然而「秀才」只是读书人最起码的头衔,在地方上虽风光,但对实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帮助 。二十三岁的郑板桥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同乡的徐氏为妻,次年女儿出世,使原本贫困的生活,更加拮据,为维持家计,于是到扬州卖字画 。扬州风景怡人,歌舞升平,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常有富商巨贾出入其间,是个卖字画的好地方 。郑板桥的书画,如清张维屏在《松轩随笔》评道:「板桥大令有三绝:曰画,曰书,曰诗 。三绝之中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然而尽管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但是由于郑板桥当时名气不大,因此卖价不高 。不过他却在此地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他与金农、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黄慎、李鳝等人,豪放不羁、野逸畸形,且皆以善画而流寓扬州,遂被称为「扬州八怪」 。二十年前旧板桥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全国各省举行「乡试」,原本无意仕途的他,迫于生活的窘困,不得不以不惑之年,参加乡试,结果一试中举 。后来又在友人程羽宸的资助下,赴焦山读书,经过三年苦读,通过会试、殿试,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进士,虽然已经四十四岁「高龄」,但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接着他顶着「进士第」的光环重回扬州,此际的扬州没变,郑板桥没变,只是扬州市侩们对郑板桥的看法变了,他的字、他的画、他的诗词,突然间都成了无价的墨宝 。为此,板桥特地刻了两个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干隆进士」、「二十年前旧板桥」,盖在每幅字画上,用以讽刺那些不懂艺术,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暴发户 。书法六分半画艺攻兰竹 郑板桥自云:「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 。」但主张「十分学七要拋三,各有灵苗各有探 。」书画虽然要向古人学习,却不能完全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 。他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因为我国正统隶书,称为「八分书」,而郑板桥认为他的隶书不完全合乎隶书体例,因此只配称为「六分半」书,当中含着谦虚、自嘲的意味,其实这是一种楷隶为主,兼揉草书的新体书法,乃是为摆脱古人窠臼的一种突破与创新,不怕别人笑他的字是「乱石铺街」 。至于画艺,郑板桥擅长花卉木石,尤长于兰竹,所画兰竹,尽脱时习,秀劲绝伦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干隆七年(公元1742年),他奉命派任山东范县县令,干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调任山东潍县,次年潍县因连年大旱而闹饥荒,郑板桥展开一连串爱民的赈灾措施,这些措施让富绅大贾无利可图而大为不满,有人密告他谎报灾情,将赈银中饱私囊,虽未被开罪,却让郑板桥看透了仕途的尔虞我诈 。干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他辞官归里,在《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上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以诗明志,从此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罢官后的郑板桥,重回扬州当画师,他在画竹上题诗:「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诗中反映出他对扬州的眷恋与返回的兴奋心情 。郑板桥名满天下,晚年画艺更加精进圆熟,因此求画、索画的人愈来愈多,让他穷于应付,后来不得已听从老友拙公和尚的建议,自书润例,如此一来既可靠作画维持生计,又能杜绝无端的干扰 。其《润笔小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账,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子作无益语言也 。」接着又写道:「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下署名:「干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这个「价目表」,说得直截了当,毫不虚伪,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由此也可看出板桥的真性情 。茶诗茶联反映人生 郑板桥卒于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活了七十三岁「高寿」,有人以为和他喜欢喝茶有关,郑板桥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联、茶诗 。「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将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这正是他的生活与人生观的写照 。此外郑板桥所向往的生活也可从茶诗中窥出端倪,《题画》:「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 。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 。」又如:「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对郑板桥而言,这种「寒夜客来」、「书画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乐 。题画咏物个性分明 郑板桥的题画咏物诗,写来入木三分 。他曾在壶上铭题,写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 。」将茶壶与人做模拟,既写茶壶,又喻人性,写来既幽默又讽刺 。《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则写竹,一则正反映出他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画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 。」此乃引申东坡:「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 。」的句子,由此可见郑板桥俏皮、戏谑的一面 。流传轶事诙谐逗趣 民间流传一则郑板桥诙谐风趣的轶事:有一次他造访了一间寺庙,寺庙住持并不认识他,见他相貌平常,因此随意说了句:「坐 。」对侍者说:「茶 。」交谈时,发觉他谈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说:「请坐 。」吩咐侍者说:「奉茶 。」后来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态度大变,必恭必敬地说:「请上坐 。」连忙叫侍者:「奉好茶 。」当郑板桥欲离去时,住持请郑板桥题字留念,当侍者奉上笔砚,只见郑板桥不加思索的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 。茶,奉茶,奉好茶 。」住持原先还满心欢喜,但仔细一想,才知被板桥愚弄了 。【茶人——郑板桥】 相传郑板桥曾自己发明一种木屐,前后齿是活动可以拆卸的,郑板桥常在上坡时,去其前齿;下坡时则去其后齿,如此不管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飞 。如此独树一帜的言行举止,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