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文章插图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
1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正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时,一位头发凌乱的中年男人在一片萧瑟肃杀的氛围中,人头落地 。
死前,他抚膺长叹道:“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
他,就是太原起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大唐开国功臣刘文静 。
两年前他曾经纵论天下势,尽管身为阶下之囚,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意气风发 。一年前他封公拜相,甚至被当朝皇帝李渊赐予“特恕二死”的权利 。然而,这样的风光只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以刘文静的身死为结局,让人不胜唏嘘 。
堂堂开国功臣,为何一夕之间从天堂跌落地狱?
事情还要从刘文静的生平说起 。
刘文静的父亲刘韶在隋朝是为国捐躯的功臣,所以刘文静凭借着余荫承袭了仪同三司,又在大业末年担任了晋阳县令 。
众所周知,大业末年,流民四起,烽火连年不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之一 。
正在许多人都感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之际,刘文静却丝毫不见忧惧,反而高兴地说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在担任晋阳令的几年里,刘文静一直不遗余力地结交各路豪杰,时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就是其中之一 。
虽然结交了许多人才,不过刘文静知道,他还缺少一位真正能统领全局、一呼百应的济世英雄 。
直到大业十三年(617年),一个人的到来,让刘文静眼前一亮 。
是了,就是他!
让刘文静兴奋激动的那个人,叫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亲表哥,爵封唐国公 。
这一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成为帝国北方重镇太原郡的最高军事长官 。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文章插图
李渊在隋朝的地位相当之高
据《旧唐书刘文静传》载:“及高祖镇太原,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 。”于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刘文静和志在天下的李渊就此一拍而合 。与此同时,刘文静还将自己在晋阳经营多年的人脉资源都提供给了李渊 。
当年五月,在经过周密的谋划后,刘文静和刘政会一起出面状告太原两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谋反,协助李渊处理了杨广派来监视他的细作 。随后,李渊以匡扶社稷的名号正式宣布起义,目标直指大随帝国的首都——大兴 。
喊完口号接着干嘛?李渊亲自率领刘文静等一众将士直接从太原杀到大兴?事情显然没有这么容易 。
李渊和他的僚属们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后方的安定 。
太原固然是陶唐故地,兵马钱粮充足,让李渊“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成为其起兵的资本 。不过,也正是如此,太原这块宝地引起了很多人的觊觎 。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估计还不等李渊到达长安,太原就要落入他人之手,那么等待李渊等人的命运就是进退维艰、死路一条 。
关键时刻,刘文静劝李渊跟突厥人连和,以确保太原这个“王业基地”安全无虞 。卑辞臣事异族蛮夷,历代都认为是一件很屈辱的事,当然那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对于要当皇帝的人来说更没下限的事都要做,这就不算什么事了,故而这个主意却被李渊欣然采纳 。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刘文静再次被委以重任,作为李渊的私人代表北上与突厥人谈判 。
事实证明,李渊没有看错人 。
刘文静机敏多谋,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使命,并充分领会李渊的意图,向突厥人多要战马,而以少量的突厥士兵充门面 。
当李渊率军到达龙门时,刘文静与突厥使者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也恰好赶到,解决了军中缺马的问题 。并且,兵少马多,正中李渊下怀 。他高兴万分,对刘文静赞不绝口:“非公善辞,何以致此?”
在大军渡河后,刘文静又奉命在潼关牵制河东的隋朝守军,随后击败隋将桑显和,擒拿名将屈突通,攻城略地直达新安,切断东都洛阳对大兴的支援,确保李渊无后顾之忧 。
凭着这些功劳,在李渊入主大兴后,刘文静被任命为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随着李渊登基,刘文静的地位再次水涨船高,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纳言,成为大唐帝国新任宰相之一 。
不过一年,便从小小的晋阳令一跃成为大唐朝廷的新贵之一,堪称是一步登天了,然而,刘文静心中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喜悦 。相反,因为李渊的差别待遇,他心理越发不平衡 。而让他心理不平衡的那个人,就是昔日共同奋斗的好友裴寂 。
文武全才与佞幸之徒的矛盾
2
李渊和裴寂有旧,私交一直不错 。在太原时,两人就时常一起赌博嬉戏,玩个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 。唐朝建立后,裴寂便被拜为从二品的右仆射,位高权重,并受天子李渊信任隆宠,举朝莫与为比 。
拜尚书右仆射,赐以服玩不可胜纪,仍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 。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 。
不吝赏赐、上朝拉着裴寂同坐御榻还不够,李渊甚至经常带着几名嫔妃驾幸裴寂的府第,跟裴寂一起宴乐,经宿才离去 。还给予裴寂自行铸钱的权利,当真比宠臣还宠臣 。
不过很遗憾,裴寂的表现实在配不上李渊对他的宠遇 。
除了在起义时献了大量的物资,跟众人一起对李渊进行过几次劝进,以及跟其他几位宰相一起监修律法,史书并没有记载裴寂有什么特殊的大功绩 。虽说他进献的那批物资对起兵至关重要,但那些东西本来就是属于晋阳宫的,而晋阳宫宫监正是李渊本人,裴寂连借花献佛都算不上 。
不仅如此,在武德二年刘武周作乱时,裴寂自请挂帅出征,打算捞点军功 。结果,在兵力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裴寂被刘武周打得丢盔弃甲,丧师失地 。李渊表面上把裴寂关进大牢,让有司秉公处理,可没过几天就把人放出来了,宠遇更胜从前 。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文章插图
裴寂就是靠与皇帝私人关系发家的佞幸
因此,史书评价李渊“酬裴寂则私恩太过”并非没有道理 。李渊的偏心,裴寂若有若无的炫耀,深深刺激了旁观者刘文静 。
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 。
刘文静看着裴寂人前人后风光无限,再看看自己,怎一个心酸了得?
纳言虽然也是宰相,却是正三品,比起手握实权的从二品仆射显然矮了一截 。而且,自武德元年八月,因讨伐薛举轻敌致败,刘文静一度还被李渊削去所有官爵 。直到后来再次跟随秦王李世民出征平定陇右,才复爵鲁国公,授民部尚书 。之前的纳言好歹还是宰相,如今连宰相都排不上了 。
所以,刘文静的不满不是没有来由的 。从太原起义开始,他就认为自己表现比裴寂好,论军功更是甩他十八条街,如今待遇却远远不如他,想想就来气 。
每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 。
生气的刘文静开始看裴寂哪儿都不顺眼,经常对他没好脸色,甚至屡屡故意作对,借此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
大概是怨念太深,刘文静跟弟弟刘文起喝醉后,还拔刀击柱,大声嚷嚷总有一天要把裴寂的头砍下来 。
人一旦倒霉,连喝水都会塞牙 。刘文静接下来的遭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好巧不巧的,此时刘文静家里刚好发生了一些怪异的事,所以就找了个道士来做法 。刘文静府中有个小妾因为失宠心生怨恨,就让自己的哥哥向朝廷举报刘文静谋反 。
历朝历代,谋反都不是小事,何况被举报的人还是刘文静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开国功臣 。在接到奏报后,李渊立刻将刘文静下狱,并派两位宰相裴寂和萧瑀审理此案 。
可是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裴寂和刘文静有过节 。李渊居然派他来主审此案,心思可见一斑 。
刘文静本来也就说了几句怨言,谋反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结果自然是查无实据 。
萧瑀和李纲都是厚道人,皆向李渊表明刘文静并非谋反,秦王李世民更是极力助刘文静脱罪 。而裴寂因为与刘文静已生嫌隙,自然是坚决把谋反这顶大帽子扣在刘文静头上,力劝李渊诛杀刘文静 。
然而,最终的生杀大权毕竟还是在李渊手上 。刘文静始终是太原元从功臣,影响非同一般,究竟是杀还是不杀,对李渊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
这时,裴寂再次向李渊进言:
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 。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
裴寂此言,一锤定音 。最终,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刘文静的命运就此注定,他与弟弟刘文起一起被杀 。
刘文静背后的李世民
3
这件事看起来像是因为裴寂进谗,而李渊最终听信了谗言才冤杀刘文静 。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如此么?若真是这么想,那就太低估了李渊 。李渊之所以对刘文静痛下杀手,是有着极深的政治考量 。
裴寂劝说李渊诛杀刘文静的那段话虽然有他个人的私心,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 。若是释放刘文静,谁能保证经此一事后他不会对李渊心怀怨恨,从而投靠敌人与李唐作对呢?尤其是北方还面临着突厥的威胁,而当年代表李渊与东突厥连和的人正是刘文静 。
既然已生嫌隙,那就干脆斩草除根好了 。将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这是李渊的第一重考量 。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一点,李渊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杀刘文静,重中之重则是为了敲打李世民 。
早在大业末年,刘文静其实就与当时还是唐公次子的李世民一见如故,并对裴寂称赞他有汉高、魏武之风,堪称命世之主 。
而李世民对刘文静亦是倾心结交 。在刘文静因为与李密联姻受牵连时,李世民毫不避嫌,亲自去监狱探望他,与他一同商议大事 。
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又多次担任行军长史,跟随主帅秦王李世民出征 。武德二年,李世民领陕东道行台镇守长春宫时,刘文静又担任他的副手行台左仆射 。战场上培养出来的过命交情,自是非同一般 。
所以,刘文静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秦王死党,甚至是当时秦王麾下仅次于李世民的二号人物 。
作为皇帝,李渊是绝不可能容忍朝臣把本该献给自己的忠心给别人,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刘文静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触犯了李渊的忌讳 。
再者,长期以来,李世民一直借着在外征战的机会,四处网罗人才,利用特权培植私人党羽,充实自己的秦王府,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李世民为核心、独立于李唐朝廷外的秦王府小集团 。这个集团不仅威胁着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同时也在隐隐挑战着李渊本人的皇权 。
李渊后来对重臣裴寂说:
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
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势力日益膨胀,除了让太子李建成感到压力山大,同样也引起了李渊对这个儿子的忌惮 。如果李世民只是个普通人,说不定早被李渊“兔死狗烹”了 。正因为他是李渊的儿子,而李渊一来由于自小的经历比较顾念亲情,二来还需要李世民帮他打天下,故而左右为难 。
从某种程度上说,刘文静其实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李渊不忍心对自己的亲儿子怎么样,只能挑别人下手来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而作为秦王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刘文静来当这只鸡显然再合适不过了 。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文章插图
刘文静与李世民关系匪浅
所以,李渊诛杀刘文静,不仅是在剪除秦王李世民的羽翼,防止李唐朝廷内部出现一个分裂的小集团,同时也是在敲山震虎,警告儿子李世民,让他安安分分做他的秦王,断绝非分之想 。
刘文静死了,在李渊看来,这件事应该到此为止了 。秦王被敲打后,会洗心革面,从此老老实实地做他的乖儿子,太子李建成的好弟弟 。
然而,李渊想错了,这一切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刘文静的死,实际已经为武德九年的玄武门兵变埋下了一个幽远而深邃的伏笔 。只是,要等到多年以后,当李世民踏着兄弟的鲜血逼宫夺位时,李渊才能明白这一点 。
无论从哪方面看,刘文静都死得十分冤枉 。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正式下诏为刘文静平反 。而裴寂则被一贬再贬,最终死于征途,再也没能回到长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