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兴茶人——记福建武夷山市优秀农艺师陈德华

在为发展武夷岩茶种植业而立下汗马功劳的科技人员中,有一个被誉为“武夷山下兴茶人”的农艺师,他叫陈德华 。
1963年,21岁的陈德华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一毕业,就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 。那时的武夷山十里森林无人烟 。建在天游峰顶茅草堆里的茶科所,是1959年“**”年代的产物 。一进所,陈德华和他的同事自力更生建起简易加工茶叶的场所 。次年春天,他开始引种、繁育各地的茶叶良种,迈开了创业的第一点 。1965年,他被派到农村搞社教,科研事业中断 。
1972年6月,陈德华二进武夷山茶科所 。他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于是和大伙一道奋力开荒种茶,并在晒布岩下建起一座厂房,就地加工茶叶 。3年后,茶园面积由原来几亩发展到100亩,茶叶品种由几个增加到50多个,产量也超过1000公斤 。
1982年,陈德华在现在的武夷山御茶园建起一座占地5亩的武夷名丛、单丛观察园,种植165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大红袍、肉桂、天女散花、铁罗汉、水金龟等50多个品种 。这个观察园,成了武夷山区茶叶名丛的荟萃地,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这一年,省科委投资20万元,在武夷山建立200亩武夷肉桂茶高产优质栽培园地,并列入省科技星火计划 。陈德华和姚月明等科技人员承担起这一课题实验重担,把观察园内的单丛、名丛大面积外移栽培 。经过4年艰苦试验,武夷肉桂茶基地开发喜获成功,亩产达150公斤,比预定指标增加100公斤,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武夷肉桂茶基地开发项目又荣膺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 。昔日名丛,如今已成为武夷岩茶的佼佼者,并大量转化为商品应市 。去年就出口武夷肉桂茶12万公斤,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
1988年元旦,陈德华辞去星村镇副镇长的职务,受聘于武夷山市示范茶厂,当科技顾问 。此间,陈德华指导这个厂搞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他和厂长虞德庆自行设计一台萎凋机,大大降低了青茶水份,并使萎凋这道工序由原来的4小时减少为半小时,同时投资把微电脑控制系统引进茶叶生产的关键环节 。之后,他帮助这个厂引进封口机,率先改进茶叶包装 。精美的小包装茶叶投放市场后,果然十分抢手 。陈德华在示范茶厂几年间,使这个厂一改过去亏损局面,年年盈利 。
【武夷山下兴茶人——记福建武夷山市优秀农艺师陈德华】 2003年4月,陈德华出任武夷山星愿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年来,他不忘科技兴茶,时常到茶科所和茶叶厂家指导工作,解决科技难题 。现在,全市茶叶面积发展到10万亩,年总产突破400万公斤,去年创汇530多万美元 。他说,通过这几年的繁育,目前已选出10个品质优良的武夷单丛,加以扩种,3年后可望出现2-3个与武夷肉桂相媲美的茶叶新品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