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 。始于何朝何年,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结论 。关于古劳茶的历史文化,这里就给大家做个大致的介绍,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古劳茶历史文化?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庒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 。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 。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就特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 。?翠岩采自石地者为最佳,乾降牌县志载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带芳”,银针形似寿眉,尖如针,叶背显露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 。新会人黄炳坤的《忆岭南》诗中有银针“香味远出寿眉数倍”、“久经脍炙人口”之句 。雍正10年(1732),鹤山建县,鹤山茶园不断发展,道光初年达到鼎盛期 。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古劳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出现茶烟万顷的景象 。?当年,茶山和山脚的丽水有茶园1000多亩 。古劳茶曾通过广州沙面洋行销往欧美、澳大利亚,香飘万里,名扬五洲 。那时,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银针回去,送给亲友,共享家乡特产风味 。抗日战争爆发,鹤山茶业开始衰落,许多茶园荒芜,1937年古劳茶山、丽水的茶园仅存448亩,产量301担 。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供不应求,古劳茶开始复苏,那时各地出现一些以龙眼叶、鬼灯笼等制成的假茶,严重影响鹤山茶的声誉,造成大量茶叶积压滞销,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山村不少茶农不得已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为这缘故,至今仅余百亩左右茶园,往日“一望皆茶树”景象不复存在 。?古劳茶采摘技术?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 。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 。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 。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 。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劈蕊” 。古劳茶制作工艺?古劳银针为手工炒制 。主要工艺分摊青、杀青、搓揉、烚炒、焙干五道工序 。?(1)摊青?目的是散发芽叶的表面水分 。经过短时薄摊,表面水丧失后再行杀青 。(2)杀青?当锅温150~200℃时,投入700克左右摊青叶,以扬炒为主 。当叶质柔软,叶面光泽消失,折梗不断时,起锅摊凉 。(3)搓揉烚炒?在锅内进行 。目的是做形和蒸发水分 。当锅温80℃左右,投入摊凉叶700克左右,将茶叶置于两手掌间,自上而下轻揉、轻搓,边蒸发水分,边将茶叶搓紧、搓直、搓圆 。手势用力由轻到重 。当茶条圆直形似针,茸毫显露,含水量为30~35%,降低锅温至50~60℃进行烚干 。烚干时手势应轻,保持芽叶完整 。当形状固定并发出沙沙响声时进入焙干过程 。焙干可以直接在锅内烤干,也可起锅在烘笼内烘至足干 。
推荐阅读
- 采茶戏
- 蒙古族的传奇奶茶——锅茶
- 茶香的五个境界,你在哪一层?
- 茶叶瓶|清代茶叶瓶|陶瓷茶叶瓶
- 黄玉斌功夫茶泡金牌
- 茶马古道上的村落介绍
- 茶叶蛋真的较有营养吗?
- 苦丁茶属于什么茶类 都有什么功效作用
- 铁观音属于什么茶 功效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 猴头菇丁香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