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绿茶历史渊源

屯溪屯绿简称“屯绿’ , 又称“眉茶” , 创制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 , 系由松萝茶精制而来 。屯溪屯绿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祁门、黟县四县 , 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 。清中叶以后 , 徽州及毗邻的浙赣边区出产之炒青绿茶 , 大部集中在屯溪精制、外销 , 遂尔命名“屯绿” , 即英文中所称之“屯溪茶”(TwaikayTea) 。当时的屯溪每逢茶季 , 行、号林立 , 故流传有“未见屯溪面 , 十里闻茶香 , 踏进茶号门 , 神怡忘故乡”之民谣 , 赢得“茶城”之誉 。?“屯绿”饮誉海外 , 畅销世界各地 。清末民初 , 为“屯绿”外销鼎盛时期 。同治年间 , “屯绿”年均外销达10万余引(每引50公斤) 。清两江总督在屯溪置皖南茶厘局(系道台衔) , 年征茶税达40万元 。其时珍眉、针眉销北非、英国和美洲 , 珠茶销欧洲 , 熙春主销俄国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福和昌”茶号老板余伯陶试制成“抽珍” , 深受外商欢迎 。建国后 , 国家重视“屯绿”的生产 , “屯绿”销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突尼斯、沙特阿拉伯、法国、阿富汗、马里、尼日尔、苏联、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汉时中国已有茶叶 , 主要产在四川、甘肃一带 , 以后逐步向东南湿温地区发展 。唐陆羽著《茶经》 , 提到歙州产茶 。同时 , 敦煌石窟里所藏的王敷著《茶酒论》中 , 茶自夸为“浮梁歙州 , 万国来求 。舒城太湖 , 买婢买奴 。”唐代歙州茶已进入国际市场 。然唐宋制茶 , 多以蒸、碾、压、焙工艺制作团茶、饼茶、锭茶、丸茶 , 号龙团凤饼 , 研膏蜡面 。宋代浙江绍兴日铸寺发明了炒青法制作的“日铸茶” , 改蒸为炒 , 改碾为揉 , 改研膏团茶为条形散茶 , 茶叶的外形与内质均为之一变 , 在绿茶制作和绿茶品质上创拓了新的途经 , 谓之炒青 。陆放翁《安国院试茶》曰:“我是江南桑苎家 , 汲泉闻品故园茶 , 只应碧缶苍鹰爪 , 可压红囊白雪芽” 。其自注云:“曰铸则越茶矣 。不团不饼 , 而曰炒青;曰苍鹰爪 , 则撮泡矣 。”明朝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得到普及、提高 , 新品名茶迭出 。隆庆年间(1567~1573年)徽州休宁创制的“松萝茶” , 即是安徽名茶中最早著名的炒青绿茶 , 也是全国名茶之一 。明代冯时可《茶录》中称:“……近出松萝最为时尚 , ……是茶始比丘大方 , 大方居虎丘最久 , 得采制法 。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 , 采诸山茶于庵焙制 , 远迩争市 , 价倏翔诵 , 人因称松萝茶 。”松萝茶的创制 , 成为“屯绿”产制的基础 。松萝茶有其独特的采制方法 , 明崇祯三年(1630年)闻龙著《茶笺》中载:“茶初摘时 , 须拣去枝梗、老叶 , 唯取嫩叶 , 又须去尖与柄 , 恐其易焦 , 此松萝法也 。炒时 , 须一人从旁扇之 , 以祛热气;否 , 则黄 , 色、香、味俱减 。余所亲试 , 扇者色翠 , 不扇色黄 , 炒起铛时 , 置大瓷盘中 , 仍需急扇 , 令热稍退 , 以手重揉之 , 再散入铛 , 文火炒干入焙 。盖揉则其津上浮 , 点时香味易出 。”“屯绿”之制 , 法自松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