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之插柳

【清明节习俗之插柳】据说 , 插柳的风俗 , 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 ,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 , 以预报天气 , 古谚有“柳条青 , 雨蒙蒙;柳条干 , 晴了天”的说法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 ,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 , 插到哪里 , 活到哪里 , 年年插柳 , 处处成阴 。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 , 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 , 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 , 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 , 而称之为“鬼怖木” , 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 , 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 , 值此柳条发芽时节 , 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 , 跨水作桥 , 汉人送客至此桥 , 折柳赠别 。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 , 堤长十里 , 一步一柳 , 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 , 折柳枝赠别亲人 , 因“柳”与“留”谐音 , 以表示挽留之意 。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 , 不忍相别 , 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 , 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 , 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 , 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 , 希望他到新的地方 , 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 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
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 。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 , 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 , 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 , 折尽边城路旁柳 。”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 , 连听到《折杨柳》曲 , 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 , 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 , 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 , 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 , 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 , 可拿在手中把玩 , 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 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 , 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 , 死后变黄狗”的说法 , 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 , 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 , 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今天看来 , 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 , 是不宜提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