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的种植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社会现象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研究茶文化应该从古茶树的价值谈起,而云南的普洱茶受到众人喜爱与好评,较为突出的是普洱古树茶 。中华灿烂的文化遗产
人类对茶文化的研究与茶的产生、发现和利用相比,时间还不算长 。据植物学家考证,茶树起源至今已6000万~7000万年了 。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迄今已有5000~6000年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茶见诸文字是公元前200年左右,至今2000多年 。由此可见从茶树的产生—茶树的发现—茶树的利用—见诸于文字,其时间之漫长,空间之浩大 。古茶树是人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的起源、进化、利用和传播等构成了古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
何谓古茶树?2005年3月在我省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稿指出: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计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种,其中大部分布在西南 。云南现存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树30余棵,占全国的40%以上,100亩以上连片古茶园面积达20余万亩 。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所拥有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
茶树起源的实物依据
茶起源于中国,这是自古以来为世界所公认的 。
1824年印度阿萨姆省发现有野生茶树后,国际学术界曾产生过茶树原产地之争议,主流观点认为,有无野生茶树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应当把野生茶树的存在、发现和利用综合起来分析才能确定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这已为大量的史实所证明,而实物依据在当时却成了一个争议的问题 。随后大量的事实证明,我国有10个省区198处有野生大茶树,最有说明力的是云南古茶树群的发现 。
1993年4月在云南思茅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召开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古茶树、古茶园,特别是对澜沧邦崴古茶树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根据生物进化和遗传与变异的理论 。通过对茶树的分析研究,专家们认为,古茶树分为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其中过渡型是较进化的野生型和较原始的栽培型的综合 。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和研究及其前后发现的勐海巴达野生型古茶树、镇源千家寨古茶树群、勐海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山古茶园,构成了一个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完整的茶树起源利用的体系 。云南现已发现的古茶树、古茶园是研究茶树起源和利用的活化石,是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心在云南的实物依据 。
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新内容
我国六朝以来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叶最初兴起于巴蜀 。古时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中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人等许多少数民族 。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记载着他们的祖先叭岩冷倡导种茶的史事,在其古老的《祖先歌》中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 。
由于茶给人类带来健康、利益和文化享受,在我省一些少数民族中就有了茶崇拜的史实 。德昂族的咏茶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意即祖先的传说)中,就说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 。关于茶的创世,古歌中写道:“……一百零两片茶叶在狂风中变化/单数叶变成了51个精悍的伙子/双数叶化为25对半美丽的姑娘”,他们在茶神的指引下组建家庭繁衍后代 。这既是一首咏茶古歌,也是该民族的创世说 。
我省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因茶而兴盛,以贡茶享誉京城,于是人们把茶当作“衣食父母”,举行茶王祭祀活动 。茶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华古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对开展我省茶文化旅游有重要的价值 。
【云南普洱古茶树的重要性与文化价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所追求和珍视的,除了物质利益和感情生活,还应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此,我们不但要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下来,还要不断地修复和完善那些已经损坏的自然、文化遗产,古茶树的保护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工程 。让古茶树,古茶园能在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长久地拥有自己的位置 。
推荐阅读
- 糯香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糯香普洱茶
- 普洱茶熟茶的泡法 这样冲泡普洱茶最好喝
- 画押,古代人是怎么确认指纹和画押的?
- 奥古公主是谁
- 古代美容秘方靠谱吗美容古方不可轻易效仿
- 古武世家女穿越七零有哪些 推荐五本古穿今甜宠文
-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 促进普洱市茶业发展向科学方向转变
- 打造百里普洱茶道 普洱征集优秀方案
- 云南彝族的“雷响茶”茶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