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拼音 为什么皈依佛门叫皈依三宝?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 。简单的说皈依的拼音,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 。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 。法宝,即诸佛的教法 。僧宝,即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 。
佛宝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 。
那么圆满佛道是什么呢?这又可分为两方面来说:
1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 。此佛身有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

2 。佛德
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 。综言之,即是智、断、恩三德 。
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 。
断德,指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 。

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 。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
法宝
诸佛之教法是为法宝,此亦有三个要素 。

1 。以涅盘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
世间种种的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果实 。

2 。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 。即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 。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
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
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 。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共有三十七丈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项清净法宝的方便助成,而能证得清净法身 。
3 。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因为众生的根行不等,摄受的法门就有千差万别,但可概分为四悉檀教学法 。

世界悉檀:即运用世间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
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 。

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慎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因缘观,对治昏散修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业障修念佛观 。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第一义 。

前三种为权教,后一为实教,循循善诱,成就了十二分教,使一切众生“闭恶趣门,开涅盘路”,得证解脱 。
僧宝
依著上述诸佛之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是为僧宝 。那么何谓出家沙门?何谓如实修行?
沙门,为梵语音译,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此处专指佛教的出家众为沙门 。
如,是契合 。实,是真实 。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 。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 。若在小乘,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隐快乐,所以为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
其它说法
1 。
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 。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

僧宝:“如实修行等” 。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
2 。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

3 。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纸绘、石刻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 。
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著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
三宝威德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 。
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1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沈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 。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借著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隐的航入港湾 。

2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

3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邪见恶念不除,不断的造出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

4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

皈依三宝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 。’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宝 。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辨理入学手续一样 。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 。
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 。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
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 。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 。
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 。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

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 。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 。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 。
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
方式
在皈依的方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 。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四谛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1 。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即“未度苦谛,令度苦谛” 。

2 。烦恼无尽誓愿断:观察诸苦都由烦恼所招感,欲令一切众生永断烦恼,同获解脱,即“未解集谛,令解集谛” 。
3 。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自行化他,应遍学一切法门,即“未安道谛,令安道谛” 。
4 。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盘安乐的境界,即“未证灭谛,令证灭谛” 。
此发四弘誓愿,又名发菩提心,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 。依此大愿心的驱使,沈浸于“法”的喜悦中,精进修行五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 。

此五门足与三宝的精神内涵相应,成就了“修证三宝”-体证真如法性,得一切种智,为佛宝 。具足万行法门,为法宝 。清净自在,为僧宝 。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宝的利益 。
【皈依的拼音 为什么皈依佛门叫皈依三宝?】

皈依的拼音 为什么皈依佛门叫皈依三宝?

文章插图
皈依的拼音 为什么皈依佛门叫皈依三宝?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