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身上的应用更广的中药

说到鸡,许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些美味——烧鸡、泡椒凤爪、红烧鸡翅、鸡汤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  但鸡作为已经被人类驯化几千年的家禽   其药理作用自然早早地便被先人探索,且同我一一来看 。  鸡为避邪、护生,驱虫、正阳,大吉大利的象征 。公鸡因有高冠、花羽毛和金嗓子而成为吉祥、兴旺、压邪、扶正的瑞禽 。也有人把它当做凤的替身,但民间多有凤凰与鸡相比较的俚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没毛的凤凰不如鸡等 。  中国的恐怖片,尤其是涉及鬼神之论的影片中,经常会有一些驱鬼的法门,这些法门其中之一便是用鸡冠血来驱邪 。  这就涉及到了咱们今儿要说的鸡身上的第一味药——鸡血 。    鸡血:味辛、性平、咸、无毒,入心、肝二经;而鸡冠血略有不同: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肺、肾三经 。主治祛风、活血、通络、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痿痹,折伤,目赤流泪,痈疽疮癣 。  民间有形容人的一种说法为“打了鸡血”,这种说法主要是讽刺别人突然情绪亢奋 。这是因为在60年代,有一种保健方法叫做“鸡血疗法”,就是把一年生的大公鸡的血,抽出来给人注射 。  据说注射了鸡血的人,面色发红、精神亢奋 。当然,这种疗法很快便被取缔,现在只作为大家互相嘲讽的俚语 。  都说吃哪补哪,鸡血通常被制成血豆腐,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 。  说完鸡血,咱们就得聊聊剩下的总被大家大快朵颐的食物——鸡肉 。  我们在把鸡与鸭相对比的时候,总是会以它们最出名的两种做法相比较——烤鸭与鸡汤 。为什么这两种如此相近的家禽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呢?这得从它们的各自属性说起 。  鸡肉性温,味甘 。人脾、胃、肝经 。鸭肉性寒,味甘,咸 。入脾、肺、肾、胃经 。这两种家禽的性味属性相反也得自于它们的生长环境的不同——鸡生长在陆地,而鸭则喜欢嬉戏于水中 。  正因为它们本身性味的不同,先人为了更好地让这些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服务于自己,便分别以水、火来中和两种食材的偏性,让它们更好地被我们的身体所接纳 。于是便出现了鸡汤与烤鸭 。但食材终究是食材,它们的药物偏性不明显,一般人即便食用烧鸡与鸭汤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  但产后或者虚弱的病人,如果不是虚不受补的情况,食用一些鸡汤相对来说更为合适,鸡肉入脾、胃经可以更好地被人吸收并且转化为滋补能量,脾胃为后天之本,补益当责无旁贷 。  其实说到入药,关于鸡有一味应用更广的中药——鸡子黄 。  就如你所理解的,鸡子黄便是鸡蛋黄,但它到底如何特殊呢?   鸡子黄,中药名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鲜蛋去壳,去净蛋白,留蛋黄用 。《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劳吐血 。现代研究,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 。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  鸡子黄味甘,性平 。归心、肾、脾经 。  《本草纲目》中有言:“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   这是一味很不错的补益药,一般入药时先把药液煎好,把熬好的药液置入杯中,然后放入鸡子黄调匀服用 。但冠心病,高血压,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者慎用 。《本草求真》中是这样说的:“多食则滞” 。  相比较而言,鸡蛋清的应用便相对贫乏的多 。鸡蛋清又名鸡子白,味甘性凉 。《本草纲目》中记载:和赤小豆末涂一切热毒、丹肿、腮痛 。而《食疗本草》也讲了它的禁忌症:动心气 。不宜多食 。  你看,只是一只鸡,身上便出现了辛、温、凉、平四种不同的性味,这也是中医最神奇的地方,先人对身边事物的探究已经到了一种细致入微的程度,大家若以其入药的话千万不要搞混 。  当然,鸡蛋壳、鸡骨头都是可以入药的,但这次咱们不再赘述,只想跟大家说,食物有它本身的药用价值,如果利用的好的话,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自身,你说是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