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当药食

清明前后,田间地头冒出星星点点的鼠曲草,嫩嫩的,一副探头探脑的样子 。毛茸茸油嫩嫩的草儿,绿色的反面长着绒毛的叶片上,顶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在春风里,它们舒展着身子,向我们频频招手 。  《名医别录》记载:“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绒似之 。”正因如此,鼠曲草叶形较小,为倒卵形或倒披针向里卷的匙形,正反面均被白色棉毛,柔软肉感,似鼠耳 。其顶枝为密集伞房花序,开黄色花,因此又有形容其“叶如鼠耳,花开如曲”,命其名曰鼠曲草 。李时珍述其“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 。中医认为,鼠曲草味甘、性平,能止咳祛痰、平喘、祛风湿,可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蚕豆病、风湿腰腿痛、痰喘、风湿痹痛等的治疗 。鼠曲草外用还可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 。  鼠曲草可供入馔,是一味药食两用的美味野菜 。作为食俗,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人宗懔所编《荆楚岁时记》中:“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 。”鼠曲草有种独特的香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作了很生动的描述 。《本草纲目》里记载它的别称,有“米曲”“鼠耳草”“茸母”诸种,“茸母”与它身上的白色茸毛有关 。“米曲”一名,据李时珍说,则是因它开花黄色如米曲,又可以和着米粉做东西吃的缘故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三月三日,取鼠曲草汁加蜂蜜,和粉制成米饼,食之可压时气 。”   幼嫩的鼠曲草,能做粑,但气味要浓得多 。儿时每年清明前,田野里、溪水边、山顶,似乎有土地的地方都有鼠曲草的身影 。母亲喜欢提着篮子去田野里摘鼠曲草 。弯下腰,贴近地面,能看到鼠曲草在春风中沉醉,也能听到它们欢快的吟唱 。伸手一掐,握在手里的是鼠曲草绵软的“肌体” 。  母亲将鼠曲草的嫩叶采回来,鼠曲草只摘下花芯和少许青叶,洗净熬煮后再碾碎,捣成汁,和玉米面混合做成粑粑,将准备好的酥麻馅包入其中,放在甑子里蒸熟,故称“鼠曲粑” 。它所含的微量生物碱,也是呈现天然黄绿色,很标新立异,青如碧绿宝石般 。我们带着“鼠曲粑”去上学,满满地咬上一口,香糯可口,软面劲道,就像吃进了整个春天 。  春天是品尝野菜的季节,除了鼠曲草,还有香椿、荠菜等野菜 。总之,没有野菜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青青鼠曲,款款深情,它是春风奔跑的足迹,也是阳光抒情的小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