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法约始于唐末,从五代到北宋,越来越盛行 。十一世纪中叶,蔡襄着《茶录》二篇,上篇论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蔡襄是北宋着名的书法家,同时又是文学家、茶叶专家、荔枝专家、其《茶录》奠定了点茶茶艺的基础 。
十二世纪初,宋徽宗赵佶着《大观茶论》二十篇: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缾、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 。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诗文皆佳,且精于茶道 。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 。
一、点茶道茶艺
点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
1、备器
《茶录》、《茶论》、《茶谱》等书对点茶用器都有记录 。宋元之际的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对点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号,并附图及赞 。归纳起来点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炉、汤瓶、砧椎、茶钤、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 。
2、选水
宋人选水承继唐人观点,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 。但《大观茶论》“水”篇却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古人品水,虽日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 。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汗,虽轻甘无取 。”宋徽宗主张水以清轻甘活好,以山水、井水为用,反对用江河水 。
3、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于唐人 。
4、候汤
蔡襄《茶录》“候汤”条载:“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候汤最难 。”蔡襄认为蟹眼汤已是过熟,且煮水用汤瓶,气泡难辨,故候汤最难 。赵佶《大观茶论》“水”条记:“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 。”赵佶认为水烧至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 。蔡襄认为蟹眼已过熟,而赵佶认为鱼目蟹眼连绎进跃为度 。汤的老嫩视茶而论,茶嫩则以蔡说为是,茶老则以赵说为是 。
5、习茶
点茶道习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熁盏、点茶(调膏、击拂)、品茶等 。
【宋明时期的点茶道茶艺】蔡襄、赵佶、朱权、钱椿年、顾元庆、屠隆、张谦德而外,丁谓、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林通、苏轼、黄诞坚、陆游等人对点茶艺都有所贡献 。苏轼的《叶嘉传》,明写人,暗写茶,文中暗含点茶法 。
二、茶礼
朱权《茶谱》载:“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曰:为君以泻清臆 。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 。乃复坐 。饮毕,童子接瓯而退 。话久情长,礼陈再三 。”朱权点茶道注重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且礼陈再三,颇为严肃 。
三、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选择与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静、清静 。令诗有“果肯同尝竹林下”,苏轼诗有“一瓯林下记相逢”,陆游诗有“自挈风炉竹下来”,“旋置风炉清樾下 。”朱权《茶谱》则记:“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 。”
四、修道
《大观茶论》载:“至若茶之有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 。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百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 。”“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
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号”,附图及赞语 。以朝迕职官命名茶县,赋予了茶具的文化内涵,而赞语更反映出儒、道两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理 。木侍制《砧椎》赞有“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 。”金法槽(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 。”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 。啖嚅英华,周行不怠 。”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问,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 。”罗枢密(罗合)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 。”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子弟,当洒扫应付 。”陶宝文(茶盏)赞有“虚已待物,不饰外貌 。”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 。”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多 。”
朱权《茶谱》序曰:“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 。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 。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曰:“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 。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 。”活火烹清泉,以副内炼之功 。助诗兴,倍清淡 。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 。
赵佶、朱权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 。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赋予了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 。
综上所述,点茶道蕴酿于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发展成熟 。点茶道鼎盛于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六百年 。
推荐阅读
- 介意是什么意思 介意的意思
- 铁观音属于什么茶 怀孕之后的孕妇能喝铁观音吗?
- 飘香四溢的普米族酥油茶
- 茶道的主角——中国的文人
- 给爱茶者的忠告
- 孕妇能吃海鲜吗 吃海鲜的6个禁忌别知道太晚
- 泡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听茶,在一杯茶里,听见生命的欢歌!
- 冰柜里的羊肉和猪肉怎么区分
- 北宋皇家茶苑的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