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你不知道的秘密


霍山黄芽,你不知道的秘密

文章插图
据史料推测,黄茶在公元七世纪已经问世 。
《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兴于唐,自明代列为贡品,清朝时期最为普遍 。而整个唐朝盛行蒸青绿团、饼茶,中唐时炒制的绿茶才刚刚出现,何谈黄茶?所以“肇于西汉”的“霍山黄芽”,应该说的是鲜叶带黄色的特异树种制成的茶叶 。
而现在所说的黄茶,是指经过焖堆渥黄技术制成的茶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 。
其制作过程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
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闷黄分为湿闷和干闷 。
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 。
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 。
湿闷黄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
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干闷黄是指将杀青过后的茶,含水量控制在20%~30%左右,再进行多次闷黄,干燥 。
明代闻龙《茶笺》中记载:
炒时须一人从傍扇之,以祛湿热,否则色黄,香味俱减 。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炒起出铛时,置大瓮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 。这是制茶中色泽黄变现象的最早记载 。
同时,也对黄变的原因、防止黄变的措施,黄变对绿茶质量的影响作了正确的阐述 。在崇尚绿茶的时代,因不善制茶或低温杀青,或杀青时间过长,或杀青后干燥不及时等因素,茶坯在水热作用下,发生了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了黄叶黄汤,阴错阳差,无意间诞生了黄茶 。
可以说:很多茶类的诞生,都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而这种错误,恰恰造就了茶叶世界的五彩缤纷 。
黄茶也是根据形态分等级和类别
1,黄芽茶:主要采自清明前后的一芽一叶,精细度高,外形茁壮挺直,银毫满披,色泽金黄,光亮,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有“金镶玉”之美称 。
黄芽茶主要包括有: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君山银针 。
2,黄小芽:在四月中下旬采摘,为较大一些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成,黄小芽外形微卷,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 。
黄小茶主要的包括:平阳黄汤,北港毛尖,沩山毛尖 。
3,黄大茶:采摘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的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的茶类中确实少见,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地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
黄大茶的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 。
霍山黄芽的核心产区有霍山县大化坪镇的金鸡山,姚家畈的乌米尖,以及太阳乡的金竹坪 。黄茶的特点是干茶黄,茶汤黄,叶底也是成黄颜色,黄汤黄叶是黄茶的标志 。
黄茶的保健功效:
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 。益于脾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
1、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
2、黄茶茶根可用来按摩二扇门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 。
3、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
4、此外,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
霍山黄芽的冲泡攻略:常规玻璃杯泡法可以用下投法 。盖碗泡法:定点旋冲润茶,定点高冲手法泡茶,尾水可以用低斟细水流,表达茶汤醇爽甘甜 。
【霍山黄芽,你不知道的秘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