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香气细嗅 有高洁清凉之气 明目聪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的“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草 。艾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它直立的茎有一米多高,白色,叶似菊,长卵形,叶面越来越绿的时候,背面的茸毛越来越白,绿的绕茎生一圈碧绿,白的给叶铺一片柔滑 。三月采嫩叶,可做艾叶饺子、艾叶水糕、艾叶蒜汤等美食,糍粑是流行南方的美食,安妮宝贝说,艾草青团、金团散发着一股清凉糯实的气息,并无烟火气 。清凉糯实,艾叶糯米如金风玉露,自有一种充沛踏实的人间情意 。在我们那里,两个小孩子打架,一方被打破了头,另一方的母亲知情后会送来一把鸡蛋,一把是十个,受伤孩子的母亲会扯几把鲜艾叶,加水,和鸡蛋同煮,熟后去壳,再煮沸,让孩子服食,艾叶鸡蛋和乡村情意的复方,疗效甚佳 。
【艾草的香气细嗅 有高洁清凉之气 明目聪耳】李时珍对艾草有着格外细腻热烈的情意,五月艾草最盛,气味最浓,他提议: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曝干收叶 。孟子用陈艾喻“仁”之于治国的必需:“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鲜艾攻毒,陈艾理病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上植物的叶子,惟有艾叶脉络最为均匀 。取陈艾叶,晒杵,令其软细如棉绒,即成艾绒,燃炙经穴,药力匀柔,灸治百病 。捣艾叶,木杵如溜冰,难着力,南宋人洪迈有一个小绝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 。细艾绒若是放大了看,那就是一堆土黄色的毛毛虫,模样甚为可爱 。
艾草的香气很耐闻,有苦味,细嗅,有高洁清凉之气,明目聪耳,活络通筋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在诗经时代,艾草作为祭祀专用香草,被敬奉于庙堂之上 。那时南方瘴疠茂密,而艾草与之构成一种抵制一种消解,后来,流放的屈原采艾草编佩饰织花环以为衣裳,以捍卫诗人清洁的精神 。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五日是恶日 。禳解灾异,祈求平顺,端午是一个身体的节日 。屈原的投江殉国,让端午成为一个诗人的节日 。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建立身体与自然世界的联系,让自然的气息节律深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生成新的勇气,以及代代遗传的永恒基因 。艾草,在古代的图腾中代表剑,旧俗端午节扎艾草为虎形,挂于门上,驱百毒辟千邪,“五月朔,家家悬硃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 。端午节挂艾草,是一种仪式一般的世俗生活,是中国文化;缅怀诗人,感悟现存,体察的都是民族精神 。艾草的香息萦绕着我们的呼吸,灵魂的苦香强大着我们的内心 。这是双重的花园,植物世界的馨香催生着人文精神的芬芳 。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喜气洋洋的儿歌,香气满满的门堂 。端午挂艾草招百福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插着许多艾草的旗 。这些艾旗在那里召唤着清新的空气,驱赶着不洁的蚊蝇,浓郁的香息构成一个巨大的场 。处于季节、阳光和温暖明亮的中心,艾草们就像一群扎堆南墙根晒太阳的老人,晒着晒着,当年的青艾已是陈艾,披一身金灿灿的阳光,既成金艾 。
儿时的夏天,蚊虫猖獗,我的母亲就点燃艾草,驱蚊 。满屋的青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犹如灶屋的旧风箱,“呱嗒呱嗒”直响 。让她燃着了就出来,她不放心屋里的家什,非要一个人拖着艾绳熏来熏去,把眼睛熏红了,把头发呛土了,把她整个人累瘦了 。想想这些,直叫人眼睛发潮 。艾草,又名医草 。取艾叶烧水,口服,一口药汤向下走,理气血,逐湿寒;泡脚,一股热流往上冲,祛虚火,愈牙痛 。艾草治百病,它就在自家屋檐下,一伸手就请来一位神医 。至于端午插艾,让植物的青绿和芳香装饰家家门楣户户厅堂,这是一场来自民间的盛大的清洁运动 。那时候,没有艾滋病、非典、禽流感;那时候,一年一度的卫生日,流行一种叫艾草的植物 。(刘学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