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_用法用量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_用法用量

文章插图
《中国药典》:甘松【药材名称】甘松
【拼音】Gān Sōnɡ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
【别名】甘松香
【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或匙叶甘松 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
【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 。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 。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 。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
【鉴别】本品粉末暗棕色 。石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偶见长条形,单个或成群,直径33~64μm,长可至200μm或更长,壁甚厚,无色,胞腔狭小 。梯纹或网纹导管,直径7~ 40μm,小型梯纹导管成束,其旁有时可见细长的木纤维 。木栓细胞多为不规则多角形,壁暗棕色,较薄,内含黄色至棕黄色挥发油 。基生叶残基碎片较多,细胞呈长方形或长多角形,淡黄色至棕色,直径20~ 31μm,长50~ 90μm,壁呈念珠状增厚 。另一种碎片细胞呈长条形,长可达200μm,壁有时呈念珠状增厚 。
【性味】辛、甘,温 。
【归经】归脾、胃经 。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 。
【用法用量】3~6g 。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甘松【药材名称】甘松
【拼音】Gān Sōnɡ
【别名】香松(《中药志》) 。
【出处】《纲目》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 。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 。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 。
【原形态】①甘松香(《开宝本草》)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有强烈松节油样香气,高20~35厘米 。茎上端略被短毛,靠根处有少数纫线状棕色叶基纤维 。根生叶不多,一般每簇具6~9叶,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厘米,宽0.4~1厘米,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叶脉不清楚,两面光滑无毛;茎生叶3~4对,基部不窄缩成柄状,长2~6厘米,越上越小 。花成头状聚伞花序,花序下有叶状长卵形总苞片2 。花浅粉红色;基部有卵形全缘苞片3;萼细小,长不及1毫米;花冠阔管状,管基部一侧突缩,先端5裂,略不等大,裂片先端圆;雄蕊4;着生花冠管基部,长于花冠,花丝大部有毛,上端光滑,花药近横着;子房下位,花柱细长略超出花冠,柱头漏斗状 。瘦果倒卵形,1室发育;种子1枚,宿存花萼小而不显著 。花期8月 。
生长于高山草原地带 。分布我国西南部 。
②宽叶甘松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 。根茎短,基部宿存细线状棕色叶基纤维 。叶根出,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匙形,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成叶柄状,全缘,具叶脉3条 。花为聚伞花序式的头状花序;花茎上有叶状总苞片2,披针形;花茎两侧着生2列对称白色短毛;花冠阔管状,淡粉红色,先端浅粉红色;萼片5齿裂 。瘦果倒卵形或扁形 。
多生于高山草原地带 。分布西藏等地 。
【生境分部】主产四川 。此外,甘肃、青海等地亦产 。
【性状】甘松香干燥的根茎及根,全角弯曲如虾,上粗下细 。根茎上附有地上茎残基及多层的枯叶残基,长约1~2厘米;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至黄色;呈狭长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地上茎残基中空,显棕色 。主根条柱形,单一,有的数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约5~13厘米,少数达20厘米,直径约0.3~1厘米;表面皱缩,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状;中心木质部灰棕色,老根下部为单一中柱,而上部有2~4个分体中柱 。幼根和须根弯曲,表面皱缩,浅棕黄色 。气芳香,味苦 。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无碎片泥砂者为佳 。
【药理作用】①中枢镇静作用
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 。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公斤可致死 。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
②抗心律不整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 。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 。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 。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 。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 。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
④其他作用
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炮制】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
【性味】甘,温 。
①《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
②《汤液本草》:"气平 。"
③《本草从新》:"辛甘,温 。"
④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
【归经】入脾、胃经 。
①《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 。
①《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
③《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
④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
⑤《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
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 。
【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
①《本草拾遗》:"得白芷、附子良 。"
②《本草从新》:"辛香伐气,挟虚者忌之 。"
【复方】①治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 。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②治神经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 。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③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 。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④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广皮一钱半 。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内三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一次) 。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 。(江西《中草药学》)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_用法用量】⑤治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分 。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 。(《普济方》)
⑥治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本 。三味煎汤,洗之 。(《普济方》甘松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甘松【药材名称】甘松
【拼音】Gān Sōnɡ
【英文名】Nardostachyos Root and Rhizome,Rhizome of Spoonleaf Nardostachyos,Rhizome of Chinese Nardostachys,Chinese Nardostachys
【别名】甘香松、香松
【出处】出自《纲目》 。
【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Nardostachyschinensis Batal.2.Nardostachys jatamansi (D. Don) DC. [Pa-trinia jatamansi D.Don; N.grandifloraDC.]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收,愉秋季采者为佳 。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 。除去殖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
【原形态】1.甘松 多年生草本,高20-35cm 。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 。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cm,宽4-10mm,先端钝圆,中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 。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 。瘦果倒卵形,长约3mm,萼突破存 。花期8月 。
2.宽叶甘松 本种与甘松的区别在于:根茎密被叶鞘纤维;丛生叶长是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达25cm,宽达2.5cm,基部渐窄而为叶柄 。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是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 。花后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数不明显伸长 。果实被毛 。花期6-8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500-4500的高山草原地带 。
2.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 。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cm 。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 。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6-16cm,直径0.3-1cm;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 。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 。
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外财为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常脱落,仅剩下最内一圈 。中柱维管束系统常有炸数个木栓组织环分割成2-6束,每束由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包围部分韧皮部与木质部 。根的较老部分,由于束间组织死亡裂开而互相脱离,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束 。木栓细胞含黄色或棕黄色挥发油 。
根茎横切面:维管束成不连续的环状排列;髓部中心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石细胞群周围有木栓组织不绕 。
【化学成分】1.甘松 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缬草萜酮(valeranone),甘松新酮(nardosinone),1(10)-马兜铃烯[1(10)-aristolene],9-马兜铃烯-2-酮[1(10)aristolen-2-one],1,8,9,10-四去氢马兜铃烷-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2]又名甘松酮(nardostachone)[3],9-马兜铃烯醇(9-aristolen-1α-ol)又名甘松醇(nardostachnol),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1,2,9,10-tetradehydroaristolane)[4],青木香酮(debilone)[5],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甘松香醇(narchinol)A[7],β-橄榄烯(β-maalie-ne)[8],甘松环氧化物(nardonoxide)[9],甘松香酮(kanshone)A、B[10、C[11]D、E,异甘松新酮(isonardosinone),甘松新酮二醇(nardoinonediol),甘松呋喃(nardofuran)[12],去氧甘松香醇(de-oxonarchinol)A[13] 。甘松根酮(gansongone),甘松根醇(ganson-gol)即是1(10)-马兜铃烯-9β-醇[1(10)-aristolen-9β-ol],9β-马兜铃烷醇(aristolaln-9β-ol)[14],11-桉叶烯-2,4α-二醇(eudesm-11-en-2,4α-diol)[15]等 。以及环烯醚萜化合物甘松二酯(nardosta-chin)[16] 。还含三萜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4],熊果酸(ursolic acid)[16]以及乙基-β-D-吡喃葡萄糖甙(ethyl-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 。
2.宽叶甘松 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宽叶甘松酸(jatamansic acid)[17],白菖烯(calarene)[18],缬草萜酮又名宽叶甘松醇(jatamansone)[19],甘松奥醇(nardol)[20],β-桉叶醇(β-eu-desmol),榄香醇(elemol)[21],白菖烯醇(calarenol)[22],甘松酮[23],西车烯(seychellene),西车烷(seychellane)[24],去甲西车酮(norseychelanone),α-和β-广藿香烯(patchoulene),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25],9-马兜铃烯-2-酮[26],马兜铃烯(aristolene),β-橄榄烯[27]等 。又含呋喃香豆精类成分:白芷素(angelicin),宽叶甘松醇(jatamansinol)[2],山芹醇(oroselol),宽叶甘松素(jatamansin)就是当归酸宽叶甘松醇酯(jatamansinyl angelate)[28];单萜成分: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21];生物碱成分:猕猴桃碱(actinidine)[29];其他成分:异戊酸(isovaleric acid),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产醇酯(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 arachidate),异戊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 isovalerate)β-谷甾醇[23] 。
【药理作用】1.中枢镇静作用: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 。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毒性较缬草为大 。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g/kg可致死 。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
2.抗心律失常作用:2.1.对氯化钠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用18只体重250-500g大白鼠,随机分组,8只对照,10只用药,先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0.3g/kg),仰位固走,切开一侧颈静脉,并插入导管供注射药物用 。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由颈静脉注入2mg/kg 0.8%氯化钠,通常可立即出现心律失常,轻者为室性早搏,重者甚至发展为室扑、室颤等 。对照组8只中7只心律失常持续8-23分钟(14.5±5.1),1只持续时间较久,超过60分钟 。用药组一般在心律失常出现1-2分钟后,由颈静脉注入2-4ml/kg 50-100%甘松,结果表明甘松能对抗氯化钠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
2.2.对抗家兔由氯仿-肾上腺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实验按文献方法,用体重1.5-2kg家兔 。仰位固定后用氯仿进行吸入麻醉至角膜反射刚消失(约为三期一级)时,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立即由耳缘静脉快速注入0.01%盐酸肾上腺素0.5ml/kg,并观察心电示波器和记录心电图Ⅱ导联,待出现心律失常后,由静脉注射25%甘松溶液2ml/kg,并在注射甘松后的5、10、15分钟时分别再由耳静脉重复注入上述剂量的肾上腺素 。仍按上述方法记录心电图Ⅱ导联,以观察是否诱发心律失常,结果表明,甘松有对抗家兔于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
2.3.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50%甘松乙醇提取液2ml/kg静脉注射,结果表明有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 。
2.4.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 。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 。
2.5.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的作用:实验按Covier介绍的方法取体重1-1.5kg幼兔,击头致昏后开胸取出心脏,立即置入盛有氧的乐氏液的培养皿中,游离左心房,然后将此标本一端穿线打结并留长线,另一端钩在一特制的铂依金的刺激双电极上,放入盛有不断通氧的恒湿(30℃)乐氏溶液的浴槽内,标本上端的长线与肌力传感器相连,并通过757-1型多导生理监视仪与记录仪相连以记录其收缩曲线,刺激电极的另一端与YSD-4型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连接,待标本稳定30分钟左右,以每分钟64次的频率,强度20V左右及波宽2-6ms等参数进行刺激,调节两次刺激脉冲间隔,测定标本恒定的不应期,然后用乐氏液配制的0.05%甘松溶液置换浴槽中乐氏液,以后每隔5分钟测定其不应期 。实验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甘松有明显延长心房不应期作用,其延长幅度在13-34%之间,而浓度增加1倍(0.1%),虽不应期仍有所延长,但收缩幅度有所减弱,表明甘松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2.6.宽叶甘松香挥发油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损伤刺激引起的麻醉狗心房扑动,以及因乌头碱、乙酰胆碱引起的狗心房纤维颤动等有抗心律不齐作用,但比奎尼丁为弱,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也弱于奎尼丁 。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 。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
3.对心血管的作用:甘松注射液(包括挥发油及水提醇沉部分)2g/kg静脉注射,使兔心率减慢,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减轻T波的升高 。给狗静脉注射挥发油0.1-1.0mg/kg,狗血压下降1.9995-3.9996kPa,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能减弱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率,并有一定抗肾上腺和扩末梢血管的作用 。
4.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 。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或氯化钠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 。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
5.甘松注射液16.7、40、60g/kg静脉注射,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 。
6.其他作用: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宽叶甘松给兔皮下注射,兔表现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困倦、食欲减退 。甘松醇提取物有降压和抗溃疡作用 。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石油醚5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 。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浓硫酸数滴,显红棕色 。
(2)取本品粉末50g,提取挥发油 。取挥发油0.1ml加乙醇2.4ml稀释,再加2,4-二硝基苯肼试剂0.5ml振摇后放置,析出橘红色沉淀 。
【炮制】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
【注意】气虚血热者忌服 。
【复方】松香气《鸡峰普济方》:燥湿化痰;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驱风杀虫;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寒;甘松汤《普济方》:湿脚气 。肾虚齿痛方《经效济世方》:漱口 。
【各家论述】1.《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
2.《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 。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
3.《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
4.《本草正义》: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 。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 。此固向来治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 。
5.《本草拾遗》:主黑皮ganzeng,风疳齿gu,野鸡痔 。
6.《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
7.《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
8.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
9.《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
10.《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痫者,用此有效 。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