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的茶道精神应分为三个时期来列出:
第一个时期为昌福禅师创立的参禅悟道习茶法时期 , 昌福禅师在《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中明确提出峨眉派的茶道精神是“智” , 他在律书开篇律言中讲道:“茶全禅性 , 禅全茶德 。理究三通、四才、五天、六地、七人、八悟 。学人得失均同 , 则无何 。得上苑之风 , 落上东之水 , 取下仪之器 , 集下沉之礼 , 再无何 。学苍生而爱苍天 , 习凡尘而助众物 , 明无何 。人水合一 , 学人初道;人茶合一 , 学人能道;人壶合一 , 学人会道;天人合一 , 学人明道 。” , 这种概述表明昌福为峨眉派首先提出了好学之人为道的基本原理 。
接着昌福禅师又在分律立法一中讲道:“初为水 , 晨练一草 。次为茶 , 晨练一劳 。三为壶 , 晨练一事 。四为人 , 晨练一了 。序式一:问茶 , 通虚则悟 , 也道 。序式二:静寂 , 清戒则还 , 也道 。序式三:焚香 , 忘心则入 , 也道 。序式四:鸣乐 , 凡尘则去 , 也道 。序式五:涤壶 , 冥思则为 , 也道 。”这一节为参禅悟道明确了首要的标准茶法思路 。
在分律立法二里 , 昌福禅师十巧妙地将修法之人的各种心态摆出 , 便于洗净身心 , 他讲道:“气 , 生气不生 , 则动 。神 , 来神不解 , 则问 。韵 , 承韵不着 , 则补, 。定 , 世定不平 , 则安 。
分律立法三为昌福禅对峨眉派的茶道精神集中体现地方:“智生于智 , 法式曰:智中大智还有智 。智长于智 。法式曰:智育成智再积智 。智功于智 。法式曰:智多养智放还智 。智传于智 。法式曰:智能哺智化众智 。
在《峨眉茶道宗法清律》的最后一章的第六节里 , 昌福禅师将世间万物的性格包罗其中 , 表达茶道始于人道 , 还原于人道 , 他讲道:“修及人物 , 厚人 。修及草木 , 厚天 。修及凡心 , 厚世 。人有道 , 法有道 。茶法 , 静佛静清也 , 还道乃人终 。茶中品 , 人清静 , 参禅悟 , 千古文 。”
昌福禅师创立的《峨眉茶道宗法清律》精神在佛门中广为使用 , 得法者很多 。其人水合一、人茶合一、人壶合一、天人合一的四大茶品、茶人、茶道、茶事理念 , 揽天地山水、人文性情于一体 。昌福禅师说:“得上苑之风 , 落上东之水 , 取下仪之器 , 集下沉之礼” , 这应该是茶道的最高法境 。有“合天地而惟一 , 成佛者之灵光”的特征 。从这一观点上看 , 昌福禅师对茶道理解是大气而又现实的 , 只有得天地人和 , 才有格律谈茶道 , 这个本位的法理都没有 , 谈茶可能就是一种小器 。
再则 , 用昌福的观点来看 , 要求别人怎么处事为人 , 不是茶道讲的 , 教人怎样用茶也不是茶道讲的 , 评述自己静心也不是茶道所要表达得全面的 , 佛说:放下屠刀 , 立地成佛 。这八个字让多少人学到老死都没有学通 , 那么茶道应为什么理念呢?昌福禅师说:学苍天而爱苍生 , 习凡尘而助众物 。这里说到“学苍天”和“习凡尘”其意重在包罗万象 , 所以昌福禅师在其宗法立五里指出:“习茶 , 大庸者不能 , 大学者则为之” , 按他的意思应理解为:茶道 , 不是谁都能学 , 也不是谁都能做到 , 好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样 , 不是用来做摆设好奇 , 不是喊出来标榜自己用的 。
昌福禅师在借鉴原峨眉山道家学派的观点上 , 更深度地将天视为诚 , 将人视为明 , “因诚则明 , 因明则智” , 这正好是的道文化的经脉之一 。在总结和综合当时中国各家学派的文化精神基础上 , 将峨眉茶道的精神立足于——智 。这符合破除唐朝大量的道教神学——玄 。
第二个时期的峨眉派精神应为果德和尚时期 , 果德和尚提出了动态的茶道精神 , 更易于修习和传承 。果德和尚在《茶之缘》一书中强调:“精神之道 , 贵于行 , 伤于停 。动为武形 , 停为静始 。有形为下 , 载形为上 。茶法无动无形 , 载之难却 。”果德和尚虽没有直接标明他这一时期峨眉派的茶道精神 , 但我们多少能分清他是提倡以动载形 , 才能达到静坐参禅的境界 , 如形都没有了 , 何来静心悟道的思想 。其实 , 昌福禅师也提出了形的重要性 , 只是没有这么明确 。那么果德和尚的峨眉派精神应该是“造型” 。
第三个时期的峨眉派精神是演哲大师时期 , 拥有书法绘画大师称号的演哲 , 对于茶道美学更是有相当的发言权 , 他说:“峨眉派 , 一年系日风彩 , 二年武艺夸张 , 三年舞蹈柔美 , 四年美术视野 , 五年茶叶气息 , 六年书法神韵 , 七年众生亲切 。”演哲为当代高僧 , 他理解的茶道精神体现在唯美方面很是突出 。1987年 , 他对峨眉派的接班人宽轻提出:“峨眉派要发展成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传统的、专业的、艺术的和有身份色彩的队伍 。最终达到一门个性鲜明而又独具匠心的茶道流派 。”
演哲大师曾问他的茶友:“揽尽三千佳茗 , 谁解个中真味?”茶友无言以答 。后来演哲大师在修正《峨眉茶道宗法清律》时 , 将自己一生的品茶心得补了进去 , 他说:“古往今来 , 因茶生道而多能;因茶生佛而多善;因茶生心而多缘 。正所谓静心者——智、平心者——德、修心者——才、养心者——健、问心者——达 。”这是演哲大师对茶与人之间的悟语 。他还在《茶之缘》一书中写入了“问茶与上与中与下 , 共聚一统时隐时现 , 忘家什、淡衣帛 , 出形入境 , 问得三春满人间 。”的品茶哲理 。他提出的茶道精神为:智、德、才、健、达五元素 。后来金刚石将峨眉派的“造型”精神改为现代语言:“峨眉派茶艺表演艺术 , 讲求法度严谨 , 手眼一气呵成 , 形神一脉相通 , 表演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 。观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 , 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 , 表演以配合精巧而至上 , 以动作连惯而至心 , 以群英共舞而至尊 。”
【四川:峨眉派的茶道精神】2003年 , 经金刚石反复研究 , 放弃当今多数茶道学者们提出的“和、清、静、寂”等等不太现实的现代人生活方式茶道精神要求 。列出峨眉派的茶道精神就是“智、美” , 不以传统认识为标准定论 。前贤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列智和形为核心精神 , 说明是有远见的 。为人提供智慧或美感就足够了 , 不必要求境界太高 , 那是容易出现曲高和寡的结局 。
推荐阅读
- 海绵宝宝简笔画和派大星简笔画
- 四川火锅底料的做法
- 最强蜗牛劳务派遣升到多少级
- 四川军校有哪些
- 峨蕊的产地
- 峨眉峨蕊茶 - 名寺出名茶
- 峨眉峨蕊茶的特点
- 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有什么区别
- 峨眉峨蕊茶介绍
- 卤肉锅魁的做法 是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