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 。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 。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 。年仅40岁 。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

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

文章插图
《就义诗》原文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
《就义诗》注释1、浩气:正气 。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太空 。
2、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
【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3、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 。
4、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
《就义诗》翻译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
《就义诗》赏析前二句说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禁万分遗憾,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 。整首诗寥寥二十字,一片忠贞报国之心,凛然可睹,千载以下读之,也省事为之感动 。
诗人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 。诗的大意说: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还存留在天地之间,一颗耿耿丹心,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 。这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作忠魂来弥补 。
《就义诗》作者就义诗作者为杨继盛,明代著名谏臣 。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 。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 。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 。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 。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 。著有《杨忠愍文集》 。
就义诗的创作背景 就义诗创作背景

文章插图
就义诗的其他版本1、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注释:
真:真理 。
后来人:革命下一代 。
译文: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要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 。把我夏明翰杀了,还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
赏析:这首诗一是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句,明白如话,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读来琅琅上口,使人易读易记,成为一首广为传诵的短诗 。二是字里行间道出了作者的肺腑之言 。古人说“诗言志”,诗是真实感情的流露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听到作者伟大的心声,它不是一般的诗,而是用血肉凝成的诗篇 。
创作背景:夏明翰1928年2月8日被捕,在狱中敌人先是企图收买他,但他毅然回答说:“办不到 。可以牺牲我的生命,决不放弃我的信仰 。”敌人又对他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终于杀害了夏明翰同志 。临刑前,凶手问他有无遗言,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
作者介绍: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北秭归 。1928年3月18日他不幸在武汉被敌人逮捕 。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明翰写下了上述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 。
2、就义诗——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译文:我憎恨自己没有为了抗日事业而死,以至于今天感到如此的羞耻 。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国家都成了这样,我又何必珍惜我这颗头!
赏析:“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虽寥寥几笔,却将他临难时的愤懑之情直泻而出 。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等组织抗日同盟军,同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 。同盟军军纪严明,同仇敌忾,收复了许多失地,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护 。在战斗中,吉鸿昌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无畏 。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摈将度外 。
后两句,紧承上句,“国破尚如此”,“国破”二字引于杜甫《春望》,杜甫诗中之“国破”以其离情之伤感而令人吁谈叹感怀,而吉鸿昌诗中之“国破”却因其壮志未酬身先卒之憾恨而让他刻骨难忘 。东北沦陷,生灵涂炭,而日寇的野心也肆意膨胀,华北危急,平津告难,在此国之将亡之际,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依然推行其不抵抗的卖国政策 。吉鸿昌早已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决心 。如果不能死在抗日前线上,那么留此头颅又有何意 。其悲壮之势,豪迈之情,直逼云霄 。
创作背景:1934年11月9日被捕 。吉鸿昌在狱中感到死在如此逆行倒施的反动派的枪口之下,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更是国家、民族的耻辱,由此而作此诗 。
作者介绍:吉鸿昌,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河南省扶沟人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
3、就义诗——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创作背景:在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 。
作者介绍:杨超,1911年12月生,四川达县人 。原名李文彦 。于2007年5月9日3时56分在成都华西医院逝世,享年96岁 。
4、就义诗——佘英
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 。
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 。
创作背景:1910年2月27日遇难,牺牲时36岁 。临刑前吟成就义诗一首 。
赏析:《就义诗》是1910年2月27日佘英创作的诗,体现了诗人对清廷的痛恨厌恶以及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
作者介绍:佘英,原名佘俊英,字竟成,四川省泸县(今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镇人 。出身于贫民家庭,少年时期好练武术 。早年当过学徒、船工,加入袍哥义字 。1894年20岁时考上清末武秀才 。任袍哥大爷、泸州衙堂勇管带 。后因不满清末政治腐败而辞职 。为人重义疏财,好交朋友,被人称为豪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