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茶叶是哪里产的

红茶,武夷山是发源地,正山小种,就是这发源地的代表茶,在当地有小赤甘、大赤甘 。是桐木关内保护区的小种红茶,那可以这么叫正山小种,虽然正山小种没有申请地理保护标志,但起名正山小种时,就是全国一片红茶时,为了区分桐木关内的红茶与其他产区红茶的区别,所以,才起名为正山小种,相关的介绍如下!正山小种产地是哪里?正山小种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它产地茶区是武夷山桐木村及桐木村周边海拔600-1200米茶园,大多使用传统采茶群体品种制作 。之后要使用当地所产松木熏焙,形成正山小种特有的一股浓醇的松茗香和桂圆干香,两三泡后具桂圆汤味 。正山小种条索肥壮,紧结匀整,不带芽毫;色泽乌黑带褐,较油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芳香浓烈,带有松烟香;滋味醇厚回甘,有桂圆汤味,叶底肥厚红亮 。?正山小种历史发展进程?中国是茶的故乡,这里在古代中就种植着成千上万的茶,并还形成了一种商品 。由于茶最初是被用作一种药材的,后来人们发现这些药草被用来泡制之后,喝起来也不错还能治病,所以,许多有药效的药草被命名为药茶 。其中,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就是茶的鼻祖 。下面就为你揭开正山小种的身世之谜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 。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 。”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 。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 。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 。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 。“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 。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 。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 。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正山小种独特制作工艺?1、萎凋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柴灶相连进行加温;还有一种就是吧鲜叶均匀散在竹席上,进行日光萎凋 。?2、茶青萎凋后进行揉捻,将揉捻的茶置于竹箩中紧压,盖上布,采用热发酵的方法,让茶叶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发酵 。?3、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茶叶呈红褐色,并带有清香,取出过红锅,过红锅能停止酶的发酵,能很好的保持红茶的香气甜纯 。?4、过红锅的技术要求严,不能有焦叶,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经过锅炒后,必须复揉,使松茶叶条索 。?5、熏焙是正山小种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茶叶在不断干燥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正山小种带有独特的松香味 。?6、烘干的茶叶筛选精品嫩叶,摒弃粗老茶梗,再置于笼焙上用松柴烘焙,这样可以增进正山小种的特殊香味 。?由于正山小种的独特价值,还有获得茶友认可的高品质,现在好多产区的红茶,也都叫正山小种,差不多又成了红茶的代名词 。正山小种红茶,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一年只有采摘一次,而且基本上是无管理的状态 。所以,外型也比其他产区的有不同的地方,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得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