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药汲天地之灵气 中药的疗效与采收的时间

“三月茵陈四月蒿 , 五月砍来当柴烧 。春秋挖根夏采草 , 浆果初熟花含苞 。”古老的歌诀 , 唱出了时间赋予本草的千变万化 。  中药的疗效与采收的时间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用药法象》说得好:根叶花实 , 采之有时 , 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  本草中药 , 汲天地之灵气;春华秋实 , 得日月之精华 。只有应时采收 , 才可以疗疾救人、保健济世 。  红花采摘晨露时   在电视片《本草中国》中 , 夏至之日 , 新疆裕民县的巴尔鲁克山人头攒动 , 那些从五湖四海蜂拥而至的人们 , 头顶烈日、风餐露宿 , 追逐着红花盛开的时间 , 他们静待花瓣变红 。  红花这味药对于采摘时间的讲究近乎苛刻 。过早则花未成熟 , 不易采摘 , 且色泽黯淡、重量轻;过迟则花容憔悴 , 色黑无光泽 , 跑油严重 。而一天之中 , 也不宜过早或是过迟 , 讲究的是早晨露水未干、苞叶锐刺较软时进行采摘 , 方能收获质较软、色深红的上佳红花 。  人们将收获的红花除去杂质并阴干后 , 便成为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良药 , 多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等 , 我们常用的红花油就是用它制成的 。  而另一种红花 , 前面多了一个“西”或“藏”字 ,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 , 从印度经西藏传入内地 。它的产量低、功效高 , 西班牙人誉之为“红色的金子” , 历史上我国的西红花一直依靠进口 , 价格昂贵 , 仅供宫廷和官宦人家使用 。  上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国引种西红花 , 现已在北京、浙江、上海、河南等成功种植 , 花开季节 , 民众纷纷前往观赏 。主要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  西红花的采摘同样十分讲究 。它的采摘期在每年的10月~11月初之间 , 最佳采摘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以前 。采摘时要将花朵完整地采摘下来 , 及时取下花丝 。取丝时先轻轻地将花瓣剥开 , 然后取下三根红色的花丝 , 取下的花丝要求三根不相连 , 且不带黄根 。采收季节 , 男人采花 , 女人剥丝 , 全家出动 , 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 , 把握住最佳的采摘时机 。  经霜桑叶功力深   3岁的小曹金得了结膜炎 , 眼睛红肿 , 多眼屎 , 西药又不敢多用 。他妈妈问我 , 中医有没有办法?我马上回答:有啊 , 就用桑叶!   我建议她用经霜的桑叶煮水喝 , 同时用桑叶水来清洗眼睛 。这话一出 , 引来了许多人的共鸣 。小曹金的外公、在座的许多老人纷纷接话:这桑叶确实是蛮好的 , 而且一定要霜打过的才好 。  春取桑枝、夏摘桑葚、秋打霜桑叶、冬刨桑白皮 。在《本草中国》中 , 导演深谙不同的采收时间、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 讲述中药桑叶时 , 特意把重心放在了霜桑叶和蜜炙桑叶上 。镜头记录了老中医张荣恩在霜降这一天采摘桑叶 , 将采集到的桑叶切碎 , 炒干 , 再加蜂蜜拌炒 , 成就了一味凉润补肺的好药——蜜炙桑叶 。  桑叶 , 喂蚕要嫩 , 入药宜老 。传统中药讲究“经霜” , 所以中医处方多写“霜桑叶”或“冬桑叶” 。《中药大辞典》介绍桑叶:10~11月间霜后采收 , 除去杂质 , 晒干 。名医张山雷说:“桑叶 , 以老而经霜者为佳 , 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 , 故入药用冬桑叶 , 亦曰霜桑叶 。”   在《本草蒙筌》和《濒湖集简方》等药书中 , 都提到以桑叶煮汁 , 用来洗眼治眼病 。  对于桑叶煮水外洗 , 李时珍也提到了霜桑叶的使用 , “腊月不落桑叶 , 煎汤日日温洗 , 或入芒硝” , 根据我的临床体会 , 对于火热重症 , 桑叶配用芒硝 , 清火毒的作用更强 , 同僚不妨一试 。  根叶花实采有时   对于中药的采收 ,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说:“茎叶花实 , 四季随宜 , 采未老枝茎 , 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 , 气尚包藏;实收已熟 , 味纯;叶采新生 , 力倍 。入药诚妙 , 治病方灵 。其诸玉石禽兽虫鱼 , 或取无时 , 或收按节 , 亦有深义 。”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时期 , 动物亦有一定的捕捉时期 。因此 , 中药材要根据不同的药用部分 , 不失时宜进行采制 , 才能保证有上好的品质 , 确切的药效 。否则 , 难免出现唐代医家孙思邈说的:“夫药采取 , 不知时节 , 不以阴干暴干 , 虽有药名 , 终无药实 , 故不依时采取 , 与朽木不殊 , 虚费人功 , 卒无裨益 。”   那年春天 , 电视台组织中草药爱好者采草药 , 我被聘为指导老师 , 带着一组30多人上山 。我对大伙说 , 事实上 , 这次活动应该叫识草药 。为什么?因为 , 从药效来说 , 许多草药并未成熟 , 只不过叶茂花开 , 易于识别而已 。  一般植物药 , 全草、茎枝及叶类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收 , 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 , 如桑叶 。  根和根茎类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时采收 , 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部 , 所采的药物产量高 , 质量好 。但也有些根及根茎如孩儿参、半夏、延胡索等则在夏天采收 。  花类药物多在花未开放的花蕾时期或刚开时候采收 , 以免气味失散、花瓣散落 , 影响质量 , 如金银花、月季花等 。  果实类除少数采用未成熟果实如青皮、桑槐等外 , 一般应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种子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有些种子成熟后容易散落 , 如牵牛子、急性子等 , 则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 。  树皮和根皮类通常是在春夏间剥取 , 这时正值植物生长旺盛期 , 浆液较多 , 容易剥离 。  动物类药 , 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 , 宜在夏秋季捕捉 , 如蚯蚓、蟋蟀等;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 , 但一般在秋冬季猎取 , 鹿茸则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 。  人们的实践经验及科学研究证明 , 中药的采收与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药物的适时采收 , 关乎中药的质量 。在强调临床疗效 , 讲究道地药材的同时 , 采之有时 , 不容忽视!(施仁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