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文章插图
天台山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面的华顶山麓上 , 它规模宏大 , 不仅与南京栖霞寺、山东灵岩寺和湖北玉泉寺合称佛教“天下四大丛林” , 而且还是目前中国寺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国清寺自隋代建成 , 经唐、宋、元、明、清的历代修缮 , 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 。
据考证 , 国清寺乃杨广所建 , 而杨广之所以建该寺 , 却是应一僧人的请求 , 那么 , 是谁有如此面子?

845年 , 作为著名古刹国清寺被强行拆毁 。

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之一 , 但这个精致的古塔 , 却竟然没有塔头 , 而在另一个叫金地岭的地方 , 却有一个塔头寺 。

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文章插图
寒山和拾得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 他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叫芙蓉的女子 , 寒山年长无妻 , 拾得与芙蓉倾心相爱 , 他们如何处理这段情感纠葛?

国清寺外有一刻有“一行到此水西流”字样的石碑 。一行是佛教密宗之祖、天文学家 , 他到国清寺去做什么?原本东流水 , 缘河滚滚西流去?

天台山国清寺历史上两次劫难
南朝陈代年间 , 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来到了天台 , 他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建人、著名古刹国清寺的奠基者智 。智虽是国清寺的奠基者 , 但他却没有看到国清寺 , 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 。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 还得从智两入天台山的事情说起 。567年 , 30岁的智奉师命到当时的首都、全国的佛学中心金陵(今南京)弘扬其理论 。
这次金陵之行使他一鸣惊人 , 他以新颖的见解和敏捷的辩才 , 折服众多僧徒 , 深得陈代君主的殊遇 。然而没过几年 , 智却坚辞陈主固留 , 从金陵来到了僻远的天台山 。那么是什么事情促使智离开繁华的金陵而去偏僻的天台山呢?原来574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件 , 即北周武帝灭佛 , 这对于智来说是一件十分伤心的事情 , 为了确保继续宣言自己的佛法 , 他毅然隐居到荒山野岭中去 。
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文章插图
那么 , 智后来又是如何与国清寺扯上关系的呢?这便与智二入天台山是密不可分的 。隋朝建立后 , 智与隋文帝以及当时尚在晋王府邸的杨广关系不错 , 他们对智的尊崇一如陈宣帝和陈后主 , 然而频频出入于权门豪宅并非智的初衷 。他在回故乡玉泉山隐居一段时期后 , 再次上了天台山 。这次上天台山后他营建了许多殿宇 , 不过其中并没有国清寺 。可为什么说智没有营建国清寺 , 国清寺却与他密不可分呢?传说智入天台不久 , 即遇一老僧对他说:“山下有皇太子基 , 可造寺院 。”智说:“现在草舍尚且困难 , 何论此事?”老僧回答说:“禅师想要建造一座寺庙 , 山下有皇太子寺基 。等到三国统一后 , 自然会有大贵人来建造的 。”他还预言说:“寺若成 , 国必清 。

”这片“皇太子基”在天台山南麓 , 五座明秀的山峰回环而立 , 从碧霭重重的峰峦上 , 东西两方各有一道溪水跳荡奔泻而下 , 穿过疏林密石 , 在此汇成了一道较为开阔的涧流 。“皇太子基”给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但是智生前未能了却在此新辟寺院的夙愿 。直到597年他临终时 , 才在给杨广的信中提出了这一请求:“山下一处 , 非常之好 。又更仰为立一伽蓝……不见寺成 , 瞑目为恨 。”杨广接受了智的请求 , 601年 , 由杨广资助、智继承者灌顶主持修建 , 于是一座美轮美奂的佛宇在五峰双涧之间出现了 。
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文章插图
可是新寺院起初并不叫“国清寺” , 而是叫天台寺 , 此名一直沿用到607年隋炀帝(杨广)继位 , 此时他才想到智对自己提出的建议非常合理 , 加之炀帝也认为原寺名天台寺太俗气了 , 便下诏改天台寺为国清寺 , 此后一千余年都用了这个名字 。
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是何许人也?他便是国清寺的建造者灌顶 , 灌顶(561—632年) , 字法云 , 名非凡 , 俗姓吴 , 原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 , 祖上因避乱迁往临海县章安镇(今浙江省椒江市) , 人称“章安大师” , 是天台宗五祖、国清寺开创者 。他7岁入附近摄静寺 , 拜慧拯为师 。20岁时 , 只身来到天台山跟随智学习佛法 。585年 , 灌顶随同智前往金陵讲学 。
595年 , 灌顶和智同返天台山 。智圆寂后 , 灌顶整理大师的遗书和遗物 , 并去会稽嘉祥寺讲《法华经》 , 了却大师生前未了之愿 。601年正月 , 灌顶与师弟普明周去扬州谒见晋王杨广 , 献上智的遗书、遗物和《净名义疏》 。杨广特意派遣司马王弘送他们回山 , 设千僧斋 , 并根据智的遗志 , 在五峰山麓建国清寺 , 由灌顶任第一任住持 , 灌顶晚年为天台宗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632年8月7日 , 灌顶圆寂于国清寺 , 终年72岁 。

国清寺建成后到现在的一千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几次大的劫难 , 其中最严重的有两次 。一次是842年 , 唐武宗颁发了一系列禁佛毁寺的敕令 , 全国共拆寺四千余所 , 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 。这一事件 , 即历史学家所称的“会昌法难” 。灭佛之风铺天盖地而来 , 即便是国清寺这样一座著名的大刹 , 亦难逃劫难 , 它在845年被强行拆毁 。
劫难给国清寺带来的创伤是深重的 , 以至数年后唐文宗下令重修被毁佛寺后 , 国清寺仍迟迟未能恢复旧观 。853年9月 , 日本天台宗五祖圆珍求法巡礼于天台山 , 但见国清寺一派萧瑟 。当然 , 国清寺毕竟是海内名刹 , 僧俗都很关心 , 并全力协助完成了浩大的修复工程 。重修后的寺额“大中国清之寺”出自著名书家柳公权之手 。至今在国清寺旁 , 尚有一方柳公权手迹“大中国清之寺”摩崖留存世上 。
另外一次是禅宗向天台山逐步渗透而最终导致国清寺易主事件的发生 , 禅宗向天台山的渗透大约始于唐中叶 , 他们一步步将天台宗势力挤出天台山 , 最后天台祖庭国清寺为宋代禅僧真歇清了入主 , 天台宗的法脉终于在国清寺中断了 。
更为严重的是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正式下诏 , 命令国清寺“易教(指天台宗)为禅” 。后来虽然有性澄湛堂说服元世祖 , 曾经恢复过国清寺天台祖庭的名义 , 但却是短暂的 , 明太祖上台后再次下诏要求禅僧昙噩住持国清寺 , 国清寺重新成为禅院 。这桩“易教为禅”的公案一直延续到近代 , 1931年才由天台宗后起高僧谛闲将它彻底翻了过来 。

【国清寺在哪国清寺的两次劫难怎么发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