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诗句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年三十晚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除夕夜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现在除夕夜最重要的事是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如这天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往往会勾起游子无限的思乡念家之情 。
《除夜作》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放鞭炮烟花、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 。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现在已经和清明节合并,现代不过这个节了)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水调歌头.中秋》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0.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习俗:登高、插茱萸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都要祭天祭祖 。有些地方有过冬大过年的说法 。这一天团圆也是一个主题 。
《至后》唐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
冬至在古人的眼中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是新时光的开始 。气候有了变化,人们也会跟着变动 。古人们对于冬至的体会是由心触发的,从诗中就可以看出来 。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
腊八节的到来,就意味着离中国传统的春节越来越近了,浓浓的年味,在空气里蔓延开来 。在这个芳香弥漫的腊月时分,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仅养生,更寓意丰收美好 。这个节日来源于佛教教人感恩 。因而腊八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感恩节 。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
13.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习俗:除尘、吃灶糖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
腊月二十三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祭灶节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来年平安 。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诗句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网发布的相关文章已登记【鲸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本站有权进行维权!
推荐阅读
- 纯阳正气丸
- 关于月的四字成语分享 描写月的四字词语
- 热爱祖国的古诗 关于爱祖国的古诗
- 传统节日有关的诗 各个节日的古诗
- 介绍中国各种黄茶的种类及精品产地
- 描写英雄的诗句 描写英雄的诗句与名人名言
- 武运昌隆中国能用吗
- 冬天的诗句有哪些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哪些
- 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条件是什么
- 描写春天景色优美诗句 描写春天景色优美诗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