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员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员外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是一种官职,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 。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 。南北朝时,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 。到隋朝,员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次 。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身居显赫之位,虽名为“员外”,其实在编制定员之内 。在清代,除了六部外,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一职 。自明朝以后,员外成为一种闲职,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由于当时地主和商人可以通过捐银两的方式来获取员外一职,“员外”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而专指一些有钱人 。
推荐阅读
- update是什么意思
- 蒸桂鱼的做法
- 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
- 碧螺春和碧螺春炒青
- 石榴裙是什么裙为什么都要拜倒 石榴裙的相关知识
- 寻找人生的名言
- 周打铁茶是什么茶 周打铁茶的功效与作用
-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的女主谁演的 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情介绍
- 古代的杖毙究竟是打什么部位
- 电除雾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