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中乡试是什么意思

【古代科举中乡试是什么意思】
1、乡试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
2、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 , 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 , 均准应试 , 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 , 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 , 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 。
3、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 , 主持乡试 , 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 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 , 各省的学政是不能主持乡试 。
4、乡试多在八月举行 , 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 , 除非国家发生重大事件 , 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 。
5、各省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 , 作为乡试的考场 , 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
6、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 俗称孝廉 , 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中举叫乙榜 , 又叫乙科 。放榜之时 , 正值桂花飘香 , 故又称桂榜 。放榜后 , 由巡抚主持鹿鸣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