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发展史及药效功能_图片


安化黑茶——发展史及药效功能_图片

文章插图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属黑茶类 , 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 , 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 , 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而成 。安化黑茶主要品种有“三尖”、“三砖”、“一卷” 。三尖茶又称为湘尖茶 , 指天尖、贡尖、生尖;“三砖”指茯砖、黑砖和花砖;“一卷”是指花卷茶 , 现统称安化千两茶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安化黑茶都有哪些发展史 。明万历年 , 黑茶被定为“官茶” 。
安化黑茶在定为“官茶”之前属于“商茶”而不能边销易马 。因滋味浓厚醇和 , 量多质好价廉的优势受到边疆民族的青睐 , 被茶商大量越境私贩 , 强烈地冲击着“官茶”的市场 。明万历23年 , 围绕湖茶的禁榷和开放 , 御史李楠和徐佼展开辩论 , 最终经户部裁决、皇帝钦定湖茶为“官茶” , 这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后陕、甘、晋等地区的茶商云集安化 , 安化成为明代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 , 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 。
安化黑茶金花
明末清初 , “金花”诞生 , 明末清初 , 陕、甘茶商将在安化采购的黑毛茶踩制成“饮包” , 运至陕西泾阳 , 压制成茯砖茶 , 在制作过程中 , 茯砖茶繁殖了一种叫“金花”的益生菌 , 学名叫“冠突散囊菌” , 成为衡量茯砖品质的主要标志 , 远销西北、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
【安化黑茶——发展史及药效功能_图片】左宗棠改制 , 推行安化黑茶
左宗棠 , 著名向军将领 , 洋务派首领 。早年受彭澍赏识 , 居安化小淹8年 , 深谙安化黑茶 。清咸丰、同治年间 , 陕甘回民歧义 , 安化黑茶引茶运销停滞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 , 整顿西北茶务 , 推行茶政改革 , 实行“以票代引” , 结束了中国茶叶史上近千年的“引茶”制 , 降低茶税 , 鼓励陕甘茶商来湖南运销茶叶 。
马王堆安化黑茶
马王堆汉墓首现安化黑茶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吴氏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 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 在M1、M3中发现竹笥 , 内有“荼一笥”文字缱册 , 经考证:“荼”即“茶” , 意为“茶一箱” , 笥内实物经切片分析为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茶极有可能是安化茶叶的最早实物 。
黑茶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1842年 , 鸦片战争结束后 , 广州、上海等口岸对外通商 , 广东、福建、江西等省茶商大量进入安化 , 与安化茶人共同创制安化红茶并迅猛发展 , 与黑茶经海上丝绸之路 , 盛销英、法、美等国家和地区 。
万里茶道
安化山高路险 , 陆上主要运输工具全靠马骡 。产销旺季 , 崇山峻岭之间马嘶铃响 , 不绝于耳 。年深日久 , 茶马古道由此而成 。明万历年间 , 安化黑茶定为“官茶” , 主销西北 , 陕、甘、晋茶商争相采购 。茶市、茶庄、茶行、茶亭应运而生 , 运销队伍络绎不绝 , 故有“万里茶路 , 源起安化”之说 。洞市“茶马古道”在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 , 被评为“全国百大新发现”之一 。
安化黑茶
药效功能:中国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历史 , 古代民间采用老茶治疗糖尿病、痢疾、伤风等的记载甚多 。对黑茶功能的研究中 , 证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养生功效: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 , 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改善糖类代谢 , 降血糖 , 防治糖尿病;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除养生功效外 , 安化黑茶的保健效果更独特 。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 。这种黑茶里独有的冠突散囊菌 , 富含18种氨基酸 , 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