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历史: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因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茶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里就来说明其中一个部分,即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
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 。
⑴品饮方式的艺术性 。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兴起的饮茶冲瀹法,是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 。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 。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 。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 。
⑵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 。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 。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 。除白瓷和青瓷外,明代最为突出的茶具是宜兴的紫砂壶 。紫砂茶具不仅因为瀹饮法而兴盛,其形制和材质,更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平淡、端庄、质朴、自然、温厚、闲雅等的精神需要 。紫砂壶的制造出现了许多名家,如时大彬、陈远鸣等,并形成了一定的流派,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因而说,紫砂艺术的兴起,也是明代茶叶文化的一个丰硕果实 。
清代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 。如铫,是煎水用的水壶,以粤东白泥铫为主,小口瓮腹;茶炉,由细白泥制成,截筒形,高一尺二、三寸;茶壶,以紫砂陶为佳,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以受水半斤,茶盏、茶盘多为青花瓷或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 。
⑶茶馆的普及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 。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 。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 。
【茶文化历史:明清茶文化的发展】茶馆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内容,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有以下几种: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听书场所 。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茶馆有时还兼赌博场所,尤其是江南集镇上,这种现象很多 。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 。吃讲茶,邻里乡间发生了各种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长者或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 。如调解不成,也会有碗盏横飞,大打出手的时候,茶馆也会因此而面目全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