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吗?

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 。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 。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那么武夷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是乌龙茶吗?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是否属于乌龙茶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是:?初制工序?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精制工序?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萎凋?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 。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 。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 。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 。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 。“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 。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 。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 。揉捻?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 。?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 。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 。?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 。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走水焙?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 。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 。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 。整个过程10多分钟 。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簸扇、凉索与拣剐?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 。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炖火与趁热装箱?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 。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 。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功效与作用是:?武夷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 。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 。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 。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主要药理功能: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综上,武夷大红袍是属于乌龙茶的,大红袍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