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子草
蝇子草《全国中草药汇编》:蝇子草拼音Yínɡ Zi Cǎo
别名银柴胡[陕西]、土桔梗[陕西眉县]、脱力草、粘蝇草、野蚊子草
来源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以全草入药 。秋季采集,洗净晒干 。
性味辛、涩,凉 。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用于痢疾,肠炎;外用治蝮蛇咬伤,扭挫伤,关节肌肉酸痛 。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浸酒搽患处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蝇子草拼音Yínɡ Zi Cǎo
别名鹤草、洒线花、沙参、野蚊子草、脱力草、粘蝇花、苍蝇花、粘蝇草、土桔梗、银柴胡、蚊子草、白接骨丹、水白参、白花壶瓶、小叶鲤鱼胆、瞿麦沙参、八月白、白花瞿麦、小仙桃草、白葫芦、蛇王草、消浮参、白花石竹、瘰疬根、本瞿麦、旧麦
出处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以"鹤草"为名,云:"江西平野多有之 。一名洒线花,或即呼为沙参 。长根细白,叶似枸杞而小,秋开五瓣长白花,下作细筒,瓣梢有齿如剪 。"文中所述及附图,与石竹科绳子草一致 。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的干燥带根全草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ene fortunei Vi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 。根圆柱形,粗而长,有少数细长侧根;根状茎短,直立,节上生出地上茎 。茎单生或簇生,基部稍带本质,中部以上多分枝 。具柔毛或近于无毛,节膨大 。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cm,宽3-8mm,先端尖,基部窄缩成短柄,全缘,光滑无毛 。花两性;3-10朵成短聚伞花序,或因小聚伞的侧花不发育而呈总状;花梗长,上部有粘液;萼长管形,光滑,脉多条,常带紫红色,先端5裂;花瓣5,粉红色或白色,基部成爪,瓣片2裂,每裂片更细裂成窄条,喉部有2小鳞片;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枚 。蒴果长圆形,上部略膨大而下部狭小,呈棍棒状,成熟时先端6齿裂 。种子有瘤状突起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杂草丛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
栽培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栽培 。种子繁殖,春季4-5月播种,条播,行距0.3m,开浅沟匀撒种子于沟内,覆土0.5cm 。生长期中应注意除草、松土,发现红蜘蛛为害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50-100cm 。根圆锥形或圆柱形,平直或扭曲,长10-20cm,宽1-2cm;表面浅黄色,具纵纹,纵纹上布有稍突起的横纹;质坚硬,折断面坚实致密,较平坦,茎基部稍带木质,具粗糙短毛,中部以上多分枝,有柔毛或近于无毛 。叶对生;完整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cm,宽2-6mm,先端尖锐,基部狭窄成短柄 。聚伞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或白色 。蒴果棍棒状 。种子赤黄色,有瘤状突起 。气微,根味微甘,后涩 。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木栓细胞 。韧皮部较狭窄 。木质部占根直径的大部分;导管不规则散在,有木纤维群,纵切面观纤维末端狭尖或呈叉状 。韧皮部及木射线细胞中有稀疏散在的草酸钙簇晶 。
化学成分根和叶含氨基酸 。
性味辛;涩;性凉
归经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蝇子草】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