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全文翻译,货殖列传全文翻译加拼音


货殖列传全文翻译,货殖列传全文翻译加拼音

文章插图
【货殖列传全文翻译,货殖列传全文翻译加拼音】货殖列传全文翻译是: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贫富的形成,没有入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 。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 。
《史记 货殖列传序》作者:汉代 司马迁 (这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
译文:《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
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太行山以西饶有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这还仅仅是物产分布的大概情况 。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虞人开出木材来(供给他们使用),工匠做成器皿来(供他们的所需),商人输通这些财物(供他们选购) 。这难道还需要政令教导、征发人民如期集会来完成吗?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行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而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日夜夜而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夫山西饶材、竹、谷、谷、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 。”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 。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 。源泉广阔,就会富饶起来;源泉窄小,就会贫穷下去 。它们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贫富的形成,没有入能给予他们,也没有人能剥夺他们,只是聪明的人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 。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本来是盐碱地,人口稀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绩,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 。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货物也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象钱串一般,络绎不绝,又如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 。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齐国朝拜 。此后,齐国中经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会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的政治,而管仲自己也修筑了三归台,他的地位在陪臣之列,财富却胜于列国的君王 。从此,齐国又富强起来,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
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 。”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 。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 。潭渊深了,里面就会有鱼,山林深了,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了,仁义也就归附于他们了 。富有者得势,越加显赫;失势了,客人也就没有去处,因此也就心情不快 。谚语说:“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 。”这并不是空话 。所以说:“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 。”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