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绿茶为什么很苦

碧螺春茶,绿茶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其品质特征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那碧螺春绿茶为什么很苦呢?相关的介绍如下!碧螺春茶品质特征?卷曲呈螺形的碧螺春俗名“吓煞人香”,属炒青绿茶,清朝的康熙皇帝品饮后赐名“碧螺春”,从此更名 。碧螺春的原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东山、西山),也称洞庭碧螺春 。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闻名的碧螺春,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绵长 。?碧螺春绿茶为什么很苦?目前,许多省份地区都出产碧螺春,如江苏省的溧阳、贵州省、江西省、四川省、福建省等,有些品质也很好,外形和洞庭碧螺春非常相似,只是品饮起来,其香气、滋味区别很大 。甚至有些茶叶在加工时添加叶绿素,添加琵琶茸毛等,假冒碧螺春茶 。真假碧螺春的辨别,主要从看色泽和闻香气区别,掺假的茶叶会很不自然 。碧螺春冲泡步骤?第一道:沐浴瓯杯 。采用回旋斟水法用茶壶里的热水浸润整个茶杯,以提高茶杯的温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挥发出茶的清香之气 。?第二道:碧螺亮相 。“洞庭无处不飞霞,碧螺春香万里醉”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有心绝之美誉,即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赏茶是欣赏碧螺春的第一绝,形美 。大约6万个嫩芽才能生产1斤特级碧螺春 。仔细观看碧螺舂纤细的条索,卷曲成螺,浑身披毫,银白中略带鲜翠,很像民间传说中善良可爱的碧螺姑娘 。?第三道:飞澈甘霖 。用右手拿杯,左手托住杯子底部,从左至右南杯底至杯口缓慢旋转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样光彩夺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碧螺春的汤色以及外形 。?第四道:雨涨秋池 。即向杯中注水,水注到七分满即可,这与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相契合 。?第五道:飞雪飘扬 。一般采用上投法冲泡碧螺春 。用茶匙把茶荷巾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之中 。浑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洁白的雪花般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缓慢沉入杯底,瞬时间银光烁烁,如雪花纷飞,甚是美丽 。请您慢慢观茶品茶 。?第六道:喜闻幽香 。碧螺春味清香且幽雅,独具天然花果之芳香气息 。?第七道:鉴赏茶汤 。碧螺春汤色碧绿,清澈见底 。?第八道:共品香茗 。第一口品饮碧螺春之时我们能体味到汤味鲜雅,色淡香幽;第二口感到茶香更浓,茶汤更绿,味道更淳;品第三口时,我们所品尝的已经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味太湖春天的气息,品味洞庭盎然的生机,品味人生的百态百味 。碧螺春加工工艺?1、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2、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历时12~15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历时13~15分钟 。?4、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 。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采摘工艺?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按照上述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碧螺春茶叶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