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病原理

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其疗效已经被历朝历代无数医家临床实践所证实 。 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 。 国际上对艾灸机理尚无定论,国内研究人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系统为基础,结合现代实验研究,认为灸法作用机理与下面五个方面有关 。
 
1、局部刺激
艾灸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也会得到加强,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同时能得到很好的消散 。 局部温热刺激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而且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 温热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将艾绒本身的药效、艾条中其他添加药材以及间隔物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 另一方面,艾灸还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 。 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机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且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被人体所调控 。 在灸疗过程中,近红外线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使能量通过经络传导至远端直至病所,还能通过刺激穴位激起人体自身的机体免疫力,使人体自身正常的生理机能得到恢复 。
 

艾灸治病原理

文章插图

2、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灸疗的基础理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最终会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对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调节作用,使人的整体机能保持良好运转 。
 
(1)首先,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 。 所谓外敏性,是指在灸疗时选择腧穴比选择一般体表点作为艾灸部位效果更好 。 如果施灸点偏离了穴位,就不能出现感传现象,治疗保健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
 
(2)其次,经络腧穴对药物的作用还具有放大性 。 经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向内联络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向外联系着皮肤体表 。 在穴位上施灸的时候,通过经络系统会影响其他层次的生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循环感应,各层次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导致了生理的放大效应 。 在临床上,一些相同的疾病,若是服药需要好几帖中药才能见效,而选用相应的穴位施灸往往是一次奏效 。
 
(3)最后,经络腧穴还具有储存药性的作用 。 比如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冬病夏治的办法,即在夏日三伏天每天灸疗一次,每次数小时 。 若是以一般分析来看,这种方法时间比较短、用药量也非常小,力度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因为腧穴具有储药性—药物的理化作用能长时间留存在腧穴或者缓慢释放到全身,从而发挥出整体调节和保健疗疾的作用 。
 
3、免疫功能调节作用
人体免疫力就是人体对病原体或毒素所具备的抵抗力,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白细胞制造抗体增强免疫机能以吞噬外来细菌,从而产生防卫功能的作用 。 艾灸恰好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都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来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如果太低则可以使其升高,太高则又可以让其降低 。 在运用艾灸治疗已患疾病者的过程中,这种调节的作用会表现得很明显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细菌,人和动物身体上都很容易携带,它们会在健康人的鼻子、喉咙和手等部位生长,如果有伤口,伤口处也容易大量滋生 。 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增多,可能产生毒素危害人体的健康,艾灸则可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及平均迁徙速度,增强白细胞进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 灸疗还可通过增强外周循环促进免疫细胞的再循环及向淋巴组织内移动,对局部免疫应答的诱导具有增强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人体的衰老过程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经隔药饼灸疗后,衰老积分明显下降,各种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增强 。 这是因为艾灸能纠正异常免疫状态,延缓垂体一胸腺轴的老化,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