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的历史起源
拔罐法 , 俗称拔火罐 , 是以罐子为工具 , 用火燃烧造成罐内相对负压 , 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 , 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 , 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
【中医拔罐的历史起源】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 古时称之为“角法” , 是一种用挖空的兽角(动物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 , 刺破脓肿后以角来吸拔脓疮、吸除脓血的外治法 。 早在两千多年前 ,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古人用“兽角”做成罐具治疗疾病的记载 。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牛角来治疗痈肿 , 鉴于当时此法盛行 , 若使用不当易造成事故 , 故书中特别强调要慎重选择适应症 。
在唐代 , 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改进 , 人们掌握了竹筒的制作工艺 , 采用水煮吸拔的方法 , 最后发展成现今的水罐、药罐 , 大大丰富了拔罐疗法的内容 。
文章插图
到了宋金元时代 , 拔罐疗法的名称由“吸筒法”替换了“角法” , 而使用竹罐;拔罐方法也进一步由单纯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 , 即先将竹罐在按一定处方配制的药物中煮过备用 , 需要时 , 再将此罐置于沸水中煮后 , 乘热拔在穴位上 , 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 , 然而 , 此时的药罐法 , 药物种类及用量均较少 , 是药罐法的开端 。
在明代 , 拔罐法已经成为中医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 当时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几乎都列有此法 , 主要用于吸拔脓血 , 治疗痈肿 。 在吸拔方法上 , 较之前代 , 又有所改进 。 用的较多的是将竹罐在多味中药煎熬后的汁液中煮沸直接吸拔 , 所以 , 竹罐又被称之为药筒 , 较之宋代的药筒法 , 无论是药物种类及剂量 , 还是使用方法方面 , 都有明显进步 。
清以前 , 文献记载的诸多拔罐疗法 , 虽在罐具、吸拔方法、药罐等方面有所改良和提高 , 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却不能脱离疗痈疮疡这类外科阳热实证 。 至清代 , 拔罐法有了更大的发展 。 首先 , 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 。 竹罐尽管价廉易得 , 但吸力较差 , 且久置干燥后 , 易产生燥裂漏气 。 为补此不足 ,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 , 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 。 其次 , 拔罐方法上有较大进步 , 拔罐部位上一改以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 , 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 。 再者 , 拔罐疗法的治疗范围也突破了历代以吸拔脓血疮毒为主的界限 , 已从单一的外科发展到内科多种病症的治疗 。
文章插图
从以上考证可知 ,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 , 火罐质料由动物犄角逐步改进为竹罐、陶罐、玻璃罐等;拔罐方法上 , 从煮水排气发展到燃火排气;临床治疗方面从单纯吸拔脓血、吸毒排脓等治疗外科疮疡疾病发展到治疗风寒痹病及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疾患 。
推荐阅读
- 中医足疗的起源与发展
- 【虫害】杜鹃花虫害及防治方法
- 【作用】橘核的功效与作用:理气、止痛 、助消化
- 【栽培】海桐的栽培有什么特点
- 【品种】兰花什么时候开:不同品种的兰花开花时间也不同
- 【吃】蓝莓怎么吃,蓝莓的吃法
- 【树】车厘子树的修剪图片
- 【养殖方法】猫薄荷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养殖方法】茶花凤仙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龙眼】桂圆湿的是叫龙眼吗,是龙眼/两者属同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