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 很多人都会因为太过忙碌而导致自己身体受到一些影响 , 引发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 因此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养生这一方面 , 以此来保健身体 , 那么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1.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 , 即是通过相互依赖 , 相互制约 , 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 。 有生有制 , 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 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
脏腑的生理 , 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 。 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 。 藏、泻得宜 , 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 , 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 , 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


2.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 只有经络通畅 , 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 。 只有经络通畅 , 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 , 内外相通 , 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 , 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 新陈代谢旺盛 。 所以说 , 经络以通为用 , 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 一旦经络阻滞 , 则影响脏腑协调 , 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 。 因此 , 《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 , 皆出于经隧 , 以行血气 , 血气不和 , 百病乃变化而生” 。 所以 , 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 , 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


3.清静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 , 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 。 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 。 因而 , 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 , 其藏在心 , 静以养之” 。 所谓“静以养之” , 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 , 既便用神 , 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 。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 , 躁则消亡” , 也是这个意思 。 静则百虑不思 , 神不过用 , 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 。 反之 , 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 , 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 所以 ,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 , 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4.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所以 , 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 ,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 《内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 , 必宝其精 , 精盈则气盛 , 气盛则神全 , 神全则身健 , 身健则病少 , 神气坚强 , 老而益壮 , 皆本乎精也” 。 葆精的意义 , 于此可见 。


5.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 一是保养元气 , 一是调畅气机 。 元气充足 , 则生命有活力 , 气机通畅 , 则机体健康 。
保养正气 , 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 , 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 , 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 , 不致耗伤 。 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 , 则志意治 , 顺之则阳气固 , 虽有贼邪 , 弗能害也 。 此因时之序” 。 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 , 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
保养正气 , 多以培补后天 , 固护先天为基点 , 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 , 使水谷精微充盛 , 以供养气 。 而节欲固精 , 避免劳伤 , 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
 
 
中医养生要诀
头为精明之府 , 日梳五百把病除;
脚底为第二心脏 , 常搓涌泉益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