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技术


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技术

【栽培】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荷兰鸢尾(IrisxiphiumVar.)是西班牙鸢尾的一个变种 ,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 花色丰富 , 花型奇特 , 花大而美丽 , 广泛应用于绿化景点、庭院绿化 , 亦是世界著名的鲜切花材料 。 河北省林业科学院从荷兰引进后 , 对其进行了促成栽培试验 , 摸索出了荷兰鸢尾的适宜的环境条件 , 并进行了总结 , 旨在为荷兰鸢尾的促成栽培提供生产借鉴 。
1.生物、生态学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地下部分鳞茎长卵圆形 , 被褐色皮膜 , 叶线形 , 具深纵沟 。 茎粗壮直立 , 着花1~2朵 , 有梗 。 花被筒部不显或近无;垂瓣圆形 , 基部细缢 , 爪部甚长 , 旗瓣长椭圆形 , 与垂瓣等长 。 茎约7cm. 。 花色有淡青蓝色、蓝紫色、白色、黄色等 。
1.2生态学特性
荷兰鸢尾为秋植秋根 , 喜排水良好适度湿润的土壤 , 光照充足而凉爽的环境 , 亦耐寒及半荫 。 生长适温16~18℃ 。 秋冬季生根(暖地冬天可抽芽) , 第2年春天开花 , 初夏进入休眠 。 常用高温、低温或烟熏处理打破休眠 , 以低温8~10℃处理7~9周最为有效 , 可结合此特点进行促成栽培 。
2促成栽培管理
2.1栽前准备
2.1.1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 。 结合翻地施入基肥 , 按1500~2000Kg/667㎡施腐熟的沤肥或厩肥 , 用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 。 做定植床 , 宽1.0~1.2m , 长度依地块长度而定 。
2.1.2种球处理选择在生长季未开过花、健壮、无病虫的种球 , 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min , 晾干 。 可通过种球的外形区分种球是否开过花 , 未开过花的种球有3~4层表皮 , 卵圆形;开过花的种球呈扁形且只有1层表皮 , 易受埙伤 。
2.2栽植
栽植鸢尾时 , 小心地用拇指将球茎的3/4按入湿润的土壤中 , 用土盖至球尖处 。 深度一般为7~10cm , 以使球茎基部维持较理想的温度 。 一般每平米栽植120~130个球 。 种植密度因品种、球茎大小、栽植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
2.3管理措施
2.3.1温度温度是影响鸢尾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 它直接影响出苗率 。 鸢尾生长适温为16℃~18℃ , 最低温度为5℃~8℃ , 遇-2℃~-3℃低温花芽易受冻害枯死 。 生长前期室温保持8℃~12℃ , 待花茎渐渐抽出 , 再逐渐升至适温 。 温度超过20℃时 , 切花品质下降 。 可通过放风、遮荫等措施降低温度 , 以满足其开花的需要 。
2.3.2光照光照也是影响切花品质的重要因素 。 光照时间长 , 植株生长茁壮 , 花序丰满 , 花色鲜艳 。 光照时间短 , 植株细弱 , 花序单薄 , 甚至造成盲花 。 在光照强 , 温度高于25℃时 , 适当进行遮荫 , 同时加强通风 , 可有效控制切花品质下降 。 在高温和透光较弱的温室中 , 缺少光照是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 光照不足时需适当进行补光 。
2.3.3肥、水管理种植期间土壤保持湿润以促进快速生根 。 在整个生长期内 , 土壤必须长期保持充分湿润 。 湿度不够 , 往往植株较矮 , 花朵易枯萎 。 确定土壤湿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是取少量土攥于掌中 , 松开时土块不松散仍保持原状为湿度适中 。 浇水宜在早晨进行 , 即有效缓解温室中的空气湿度 , 又有利于植株保持干燥状态 , 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