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二 )
有《乞巧》诗说: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 , 女工成为社会评价劳动女性的一条标准 , 也逐渐成为妇女自我认知的标准 。 只有提高了女工技能 , 才会生产出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 , 也才会拥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
七夕“蛛网卜巧”是另一种女性常用的乞巧方式 。 大家都知道蜘蛛善织 。 女子为练就巧工妙手 , 就向代表喜兆的“织坛神手”蜘蛛学习 , 企望能从蜘蛛织网中觅寻某种经验、启发和灵感 , 提高纺织技艺 。 另外 , 蜘蛛是“喜子” , 也被称作“喜蜘蛛” , 民间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俗语 , 蜘蛛垂线而下 , 寓意为“喜从天降” 。
不管是穿针乞巧 , 还是蛛网卜巧 , 表现的都是女性对女工技巧的追求 , 反映了女性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女工才能、证明自己的女工天赋 , 以及通过展示女工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取向 。 这些活动 , 一方面培养和训练了女性的生产技能 ,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乡村文化 。
除了前面谈到的一些习俗外 , 七夕的习俗还有很多 。 如 , 给亲戚送饼子 , 姑娘们清晨到草中打露水、拜仙禾、拜神菜 , 拜魁星、晒衣晒书、染指甲、吃巧果等 。
七夕节有着很深的古代农耕文明痕迹 , 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内容 。 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渗透着重耕、重织的小农生产观念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观念 。 而由这一故事形成的一系列一年一度的七夕节风俗 , 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的重视 , 也体现了广大女性与农业社会相适应 , 表达了她们勤劳能干以及对平安、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 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 。
1、喜蛛应巧
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 稍晚于“穿针乞巧” , 大致起于南北朝时 。
2、投针验巧
明《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 妇女曝盎水日中 , 顷之 , 水膜生面 , 绣针投之则浮 , 看水底针影 。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 , 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 , 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 , 此拙征矣 。 ”
3、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 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联合举办 。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 , 斋戒一天 , 沐浴停当 , 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 , 于案前焚香礼拜后 , 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 , 一面吃花生、瓜子 , 一面朝着织女星 , 默念自己的心事 。
来历: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 , 普及于西汉 , 鼎盛于宋代 。 在古代 , 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 。 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 , 有些逐渐消失 ,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 , 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 2006年5月20日 , 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以上内容参考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一、乞巧活动 。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 。 乞巧 , 就是乞求智巧 , 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 , 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
在山东济南一带 , 人们陈列瓜果乞巧 , 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 , 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 。 或者捉一只蜘蛛 , 放在盒子里 , 第二天打开盒子 , 如果蜘蛛已经结网 , 就称为得巧 。
曹县、平原等地区有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 , 也非常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凑集粮食蔬菜包饺子 , 把一个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 , 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饺 , 传说吃到铜钱的有福 , 吃到针的心灵手巧 , 吃到红枣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
推荐阅读
- 人民币哪些号值钱
- 【黄杨】米兰和细叶黄杨的区别
- 【区别】波路和十二卷的区别
- 【扦插】丹麦木槿怎么扦插
- 【繁殖】丹麦木槿的繁殖方法
-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输血的主要三个指征
- 黄磊的学生有哪些,黄磊一共带了多少届学生
- 【花卉大全】将军柱怎么插
- 恐龙的知识有哪些,恐龙的相关知识
- 行为疗法有哪些,行为疗法有哪六个